·《灵动青弋》连载·第一章一节3

三、涵养丰澹

火树银花  水粉  52㎝x37㎝  2024.jpg

火树银花/陈铁虹


 

有水的地方,便有生灵。青弋江有佛心,“常以仁恕居怀,恒将惠爱为念,”普润了沿岸乃至更远的地方,于是,万物由因缘和合,生生不息。青弋江的流动,与植物、动物发生着生命的联系,几千年都十分紧密。

青弋江没有雪峰,与冰川,多由雨源的供给才产生流动力,她一边向前流动,一边向地下渗透,一边向周边扩浸,于是,沿岸的植物便有了充分的水分,与营养。森林与水的关系,如颊骨与齿床一样休戚互通。一方面,青弋江滋养了流域上的植物群,黟县、黄山区的植被覆盖率一直就超过了70%;另一方面,高的森林覆盖率依赖于水,也依赖于土地,获取水的涵养后,青弋江的森林不会吃水忘源,抛桃而寻枣不是它们的品性。于是,植被遍了山,也遍了地,回过来,便普护了青弋江。

源头美溪河一带,除了有村落、炊烟,与人家,更多的是山魂、林魄,与淙淙的溪水了。本来,这里峰峦绵延,临溪而居的人家开门就会见山,但,见不着山了,因为,山全都藏于森林之中,披了一身的绿,没露一片背。这样一来,森林便给源头蓄了水源,而地表上的落叶、枯枝,与杂草,会渐次腐败,堆积之后便成了厚厚的“海绵”,吸收雨水,也储存水源。于是,地表下便成了一座天然水库,借用朱熹《孟子集注》的话说,是“源源,若水之相继也”。由是,这里的石头上大多长着一种植物,即苔藓。苔藓没有维管束,没有花朵,也长不出种子,繁殖经由孢子来完成。苔藓的繁荣,是美溪河边的一道风景。

河流上的风光  水墨  37㎝x26cm  2.jpg

河流上的风光/陈铁虹



说青弋江的植被充满了灵性,许多人都会认同。尤其是源头,或上游地区,其森林便是一座座制氧厂,每时都在吸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刻也都在释放新鲜的氧气。甚或,有的植物还能分泌出抗生素,杀灭细菌。于是,人的呼吸道也绿了,清新了。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绿栎类林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叶片有光泽,无毛,排列方向垂直于太阳光线。在这个群落中,树种资源丰富,列居前类者当推苦槠、青冈、甜槠,与绵槠。另外,厚朴、棕榈、乌桕、枫杨、紫楠、黄檀、青檀、方竹、鹅掌楸,与天竺桂之类,也不少。古老的树种也有一定的分布,比如,榧树、紫楠、红豆杉,与三尖杉。休宁县大坦乡有个叫光华村的地方,树木多高寿,500岁以上的枫香树、黄连木便有12棵,最高迈者为一棵枫香树,年龄700岁了。

祁门多雾、潮湿,又有充足的光照,土地肥沃、疏松,便有榧树落户,或扎根。榧树能散发香味,故别名香榧。香榧通常雌雄异株,一代代繁殖下来,便是大户了。榧树的叶、茎,与果,都可吸收声音,尤其榧树成片的时候,更是这样。青弋江源头的静,出奇,树叶于天空中飘落到水里,都会发出一种声音。水于流动间,也会发出一种如琴的声音。香榧消声是有选择的,对噪声系列的,它都会吸收;对水声之类的,它会倾听,秋毫不犯。祁门的榧树向上挺直,身高20多米者不少。香榧根系发达,日夜固土。另外,香榧枝叶勃兴,树冠如荫,在雨水对土地发生冲击之际,它能缓冲,甚至可吸收雨水。香榧对水土的护养,是上帝从天空给祁门撒下来的福祉。

2—1—1 家园之梦.jpg




除了常绿阔叶林之外,落叶阔叶林也间杂于青弋江上游地区,比如茅栗,居于海拔 1000米以上,呈灌木状,却低矮。居于海拔 1000米以上者,另有胡枝子、五节芒等。海拔低的地方,多为毛竹林、杉木林,与马尾松林,是人工植被。

唇齿相依,是植被与人类生命最本质的关系。

青弋江沿岸普生药类植物。单说祁门,药类植物就有756种、173科,拥有国家级一类品种2个、二类品种10个,占了全国的50%41%。青弋江下游芜湖县有个古镇,名西河镇,西河镇临着青弋江西岸而居,故得其名。民国初年以来,西河镇居民大多会自熬药汤,满街都弥漫着中草药的气味,因为,本土盛产药材,也盛产民间医学家。而经久的中草药香,不完全是从药罐子里冒出来的,更多的是源于这片土地,与药类植物。西河镇坐落于南陵、芜湖、宣城的交界处,药类植物的蓬勃,便不止于西河镇了,向周边乃至青弋江更远的地方扩散,是自然而然的。

时间便是体检,现在,青弋江基本上是健康的,它的屏蔽功能、源汇功能、过滤功能,与河岸生态乃至水生态系统,都还在状态之中。植被与河流亲密了,便会给动物一个生存、繁殖的空间,甚或一个温暖的家。

许多动物都爱上了青弋江流域,栖息于这里的山水之间,是动物的福分。青弋江沿岸的人民大多有一种情感是,对动物、植物充满了体恤,体恤与生俱来,所以,尊重生灵便成了内心的自觉意识,因为,与动物、植物一样,人类也是生灵。而且,失去动物、植物,与失去亲人一样,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植物、动物的退化,或濒临灭绝,有人为的加害,也有自然的因素,遗传的衰竭便是一种。往往,遇到这样的情景,低首,心痛,便成了青弋江的一种悼念仪式。

野生动物出没于清山、秀水之间,是青弋江流域的一景。单说青弋江源头的祁门县,野生动物就有253种之多,比如,禽类137种、兽类47种、两栖类16种。至今,祁门还有几片原始森林,对国家级的保护动物颇具感染力,于是,云豹、猕猴、黑麂、梅花鹿、苏门羚、毛冠鹿、大灵猫,与穿山甲,便在这里安居、生活,很本真的表情。它们受护的级别高,一般都是盘纡隐居,老林深山少有枪眼,它们有安全感。这里也是蛇的天堂,乌梢蛇、蕲蛇,与眼镜蛇,各有隐静的地方,出入洞穴,几乎没有人声的惊扰。

天空中,往来的鸟类更多,这又是青弋江流域的一种风景。当然,候鸟也是有的,冬候鸟和旅鸟有鹜、鴴、鹳、鹬、柳莺、雨燕,与太平鸟;夏候鸟有,杜鹃、夜鹰、黄鹂,与卷尾。它们或于在某地繁殖,冬天便南迁到这里越冬,之后,于春天北返繁殖地;或在某地繁殖,夏天飞到这里度夏,之后,再南返繁殖地。

双翼较短,趾在同一平面上,是青弋江流域鸟类的普遍外貌。所以,它们飞翔起来灵活、自由、快捷,小歇时它们以趾紧握树枝,即便站在树巅,虽随风摇晃,但也泰然。

青弋江有一种两栖动物最珍贵,名大鲵,因它的叫声与幼儿哭声相似,又名娃娃鱼。大鲵的基因系野生,为国家二类保护对象。一般情况下,大鲵多栖息于清澈的溪流中,或躲于有回流水的洞穴里。小的时候,它用鳃呼吸;长大后,以肺呼吸。大鲵低调,主食为肉类,蛇、鳖、鼠、鸟、蟹,是它的美食,鱼、蛙,与虾,便是它的家常菜。它的捕食策略,不是出击,是守株待兔,匿居在洞穴,或石缝,一旦发现猎物,便突袭。大多时候,它会得手。不过,大鲵耐饥,两年不进食,生命体征也会正常。当然,前提条件是生活在水中。

1—3—3 文脉绵延.jpg




青弋江中下游沿岸,还有一种国际一级濒危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名扬子鳄。扬子鳄,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名鼍。国际上,早就禁止贸易扬子鳄了。现在,地球上只有20多种鳄类,主要分布地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滨,温带淡水水域唯有密河鳄、扬子鳄,前者生活在密西西比河,后者栖息于洞庭湖以下的长江流域,一个西方,一个东方,隔了太平洋。在中国,扬子鳄的始祖早在远古便诞生了。如今,扬子鳄的分布区紧缩,青弋江水系还幸存。为了抢救扬子鳄,青弋江流域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占地100公顷,养殖了4000多条扬子鳄。弋江镇,是青弋江流过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口水塘,水塘里有扬子鳄,10多条。水塘边,住着一对老夫妻,终日守护着扬子鳄,几十年了,生命与扬子鳄融在了一起……(当代名流网编辑)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著名作家,已在《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中华散文》等纯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心难眠》、长篇历史文化随笔《铁规铜宗》等5部,撰写《古人类化石探秘》等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安徽文学》年度奖、蒲松龄散文奖、蔡文姬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