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父亲张金山年轻时留影
父亲姓张,名金山。祖辈寄寓颇深,
但吾父却一生穷困,死后埋骨墩子山坟茔
是人生的反讽,还是反讽的命运?
父亲因知书守礼,固循规蹈矩,
公元1961年响应号召主动辞职回乡,牵挂饥饿的亲人。
父亲回乡当会计,并把洗漱良习传遍乡亲,
但某些乡民的污言秽语终竟洗涤不净。
父亲一世清白的账本曾悬樑二十载,
村塆屑小无端构陷也损毁不了吾父的清正。
父亲慨然弃职,躬耕田垄,
田垄菜园被伺候得横平竖直,
但其一生却坎坷曲折,遍体伤痕。
父亲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但常又温暖如春,
比如,对潜入我家菜园偷采的老妪,仅提前故意咳嗽一声、两声……
父亲对人、植物、甚至微弱的蚂蚁都温良恭俭让,
却曾愤然踹开那个驱赶社员出工后又仄回家偷闲的权力家门。
父亲长期田间耕作,食量很大,
最后,怎么竟然以绝食诀别无望的人生?
父亲写的字,从来都是方方正正,
为什么他的人生却如此潦草,匆匆如流星?
记忆碎片中的父亲离世已久远,
我依然在摹仿父亲的书体,
在灵魂深处父与子愈来愈近……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国齐(非土著武汉人),少时耕读乡村,曾执戟从戎十余载,淬浴过南疆战火,解甲寓汉后,转历多处,供职之余,好读书而不知春秋大义,爱涂鸦却无上品佳作。滚滚红尘中,悠悠长河里,偶有感兴,于是感则缀以成文,兴则歌以咏志。集诗《河畔歌吟》一册,以供方家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