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青弋》连载·第一章二节3

4—1—3江村老街.jpg



三、徽风吹染的古镇

皖南盛产炭、竹、柴、木、陶器、漆器、茶叶、丝绸,与纺织品,主要是由舟楫、竹排运送出去,又载着外地商品回来的。这种与外界的互贸、通商,得于青弋江,以及青弋江昌盛的水运。青弋江不止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人文意义上的河流,流动的是皖南厚重的历史。所以,青弋江沿岸有许多的码头,古镇。

公元前211年,秦帝国初立,便置歙县,汤口镇始由歙县所辖,至1983年12月,才由歙县的行政区划上剥离,为黄山市(后为区)辖地。早在春秋时,汤口镇属吴;战国时,初被越辖,后归于楚。楚置会稽郡、汉置丹阳郡、三国置新都郡,汤口镇便先后随歙县属郡。隋、唐、北宋时,汤口镇隶属于歙州,后歙州易名徽州,汤口镇历南宋、元、明、清,皆从属徽州了。

山坡上的木屋  水粉  52㎝x37㎝  2.jpg

水粉 山坡上的木屋/陈铁虹



汤口镇坐落于黄山南麓,游客至黄山风景区,大多要经过汤口镇,谓之黄山南大门。汤口镇不远处,是黄山温泉景区,黄山温泉古称汤泉,汤泉成溪,流向汤口镇,汤口镇便成了汤泉往山外流的出口,故名汤口镇。

降水丰富,四季分明,是汤口镇的气候特点。这里有3条溪流,一曰逍遥溪,莲花峰、桃花峰、圣泉峰,与天都峰,是它的发源地;二曰苦竹溪,天都峰是它的发源地;三曰碧玉溪,始信峰、炼丹峰是它的发源地。三溪汇合后,由麻川河入青弋江。三条秀水狭长,清澈,可映山色、民居,与历史。

徽城镇也始置于秦初,自唐季始,为行政州治、府治的都城,享有徽州府之称。至民国初,才更名为徽城镇。现在,徽城镇系歙县的心脏,政府驻地。街道的古老,是徽城镇的一册线装书。早在宋时,就辟了800多米的街道,比如,三庙门街、州学前街、郡治前街。至元、明时,又有再建、扩建,前街、后街、大街、南街、府前街、驿前街、十横街、上北街、上路街、小北街、东门头街、渔梁坝街,便应运而生,所谓“康庄坦然,市肆辏集”。清代、民国时期,又添一批新街,比如,西街,新民街、玉屏街、斗山街、阳和街、北关街、中心街、西关街、西南街、大北街。徽城镇另有一景是,遍地的楼塔庵园,比如,东谯楼、太白楼、南谯楼、长庆寺塔、新州石塔、徽园。当然,还有胜迹古城墙。

仙源镇史居太平县,今居黄山区。仙源之名,带有神话色彩。公元745年,盛唐多了一名贵妃,她就是杨玉环。唐玄宗一高兴,便始置太平县。自此,仙源镇便是太平县治所在地了。北宋初,仙源镇建了4座城门,即承流门、通津门、宣化门,与宁远门。至南宋赵昀帝时,仙源镇便开筑城墙,高约2.7米;另有富溪河从仙源镇身边流过,一如既往。这样,太平县城便有了两道护城工事。但,战火还是杀伤了仙源镇。

4—2—3漳渡水阁.jpg




仙源镇进入明时,于公元1502年重建。公元1520年,筑城门5座,即西弦歌、上东门、南宁国、北拱辰,与下东门。公元1563年,明嘉靖帝早已废政,正追求长生不老,而皇眼不及的仙源镇却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城墙、一座城楼。至明神宗时,城墙获得扩建。但时过境迁,古城墙早已废除了。

这座古镇依稀健在,比如,有几条街道还是麻石、卵石铺就的。仙源镇历唐、宋、明、清,是通贸集散地。鼎盛时,100多种行业抢占仙源镇,沿5公里的古街,开设的店铺便有800多家。至今,从古街上还能听见远去的市声。

祁山镇也是一座千年古镇。秦末,始为封地。公元762年,安徽歙县籍饥民领袖方清发动起义,动摇所经之处的唐朝基层政权。公元765年,方清占领祁山镇南,雄心勃勃,打算画地归己。但,唐军的战马踩踏了他的梦想,并在方清逃离的石埭城,刺杀了方清。之后,唐帝在祁山镇南置祁门县。

祁山镇浸着血。

祁山镇的城池呈圆形,6坊,为宋时所筑。明初,废圆形,更为方形,田字结构,所谓“井布七星,桥入八卦”。明嘉靖时,依石山岭、龙冈山势,与溪的流向,始筑石城,逶迤3500米,并辟城门9座、垣垛1920个。至清时,又有扩展,石城增至8700多米。晚清时,名祁山镇,为县治驻地,一直至今。公元1859年11月,清名臣曾国藩向咸丰献计,四路进兵,攻取安庆。翌年,曾国藩坐镇祁山,与太平军大战。曾国藩忠君、卫道,太平军所向披靡,祁山城垣被毁也就在所难免了。

古时,休宁便有个美誉,谓之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有座海阳镇,始建于公元208年。这一年,孙权、曹操、刘备都忙于征战,海阳镇暂时不在他们弓箭的射程中。那时候,休宁县不叫休宁县,叫海阳县,海阳镇是海阳县县治所在地。

山冲  水粉  37㎝x26㎝  2023年9月.jpg

水粉 山冲/陈铁虹



海阳镇老去的岁月里,有4条街,东曰万宁街、西曰齐宁街、南曰玉宁街、北曰萝宁街。镇东多有楼牌,说明这里旺族多;南边是田地,说明这里是城郊;西边多商铺,说明这一带为商业区;北边是住宅区。区域功能各异,但东西南北街都卧着许多的小巷,小巷如织,海阳镇的血脉便流动起来了。海阳镇文化底蕴厚,巷名便是一证,比如,文昌巷、万秀巷、池草阁巷。至今,古巷的石条缝、房墙基之类的地方,还长着苔藓,颇富生机,却是从东汉时冒出的绿。

万安镇由休宁县所辖,其古味在于街与巷直通码头。自公元258年始,这里的街、巷便有了鱼骨状的雏形。至唐,镇上有了一条骨干街,名万安街,由东而西。不过,小巷却很多,南北向,如鱼的肋骨,垂直于万安街。万安街并不是一条直线,间或有弯曲。临街的两侧,400多家商铺、商号依次而列。其实,万安街是一条商业街。那些小巷,便是居民出入,或到商业街购物的通道了。风雨剥蚀,商业街淡去了古时的原韵,但,余韵还在,130多家店铺还呈清末民初之貎。

另外,还保存了12座古码头。万安镇至高景是山,最低景为河道。说万安镇是古徽州重要水运集散地,恰如其分。这些码头或私营,由河床而上的石坡道直通店铺、住房;或公共,码头石级连着小巷、万安街。于是,这些码头便是万安镇与外界联系的纽带。

泾县蔡村镇也有名,溪水、云雾之间是一片竹海,自古,有华夏毛竹第一镇的美称。茶也是一绝,为明、清时的贡品,润了前殿、后宫的双唇。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著名作家,已在《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中华散文》等纯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心难眠》、长篇历史文化随笔《铁规铜宗》等5部,撰写《古人类化石探秘》等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安徽文学》年度奖、蒲松龄散文奖、蔡文姬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