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林地貎
昨天,我们从普兰县的冈仁波齐到达了札达县。
扎达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地方。
今天我们参观了它举世闻名的土林和古格王朝。
扎达土林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是远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历千万年地质变迁而成。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土林内,满是高低错落的混沙泥土“林木”,形态各异。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的“建筑物”惟妙惟肖、层次分明,数十万年的风雨犹如鬼斧神工,将其雕琢打磨得出神入化,看什么像什么。
漫步其间,仿佛有一种万古洪荒奔腾的力量,无声地在我们耳边呼啸。那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惊世能量,似乎在崖壁上的土林里隐世待发。轻抚着这些混沙泥土中打磨出来的土林,有一种莫名的无力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都太缺乏想象力了。
在西藏的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很有创意,很善于借自然之势,来选择安身之所。
这个王朝便是人们所说的“一夜间消失的王朝”——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就建在距现在的扎达县城15公里的土林深处。
去王朝遗址的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山坡的土林底部,有许多小小的可以容身的土洞。到达核心的王朝主楼,抬头一看,在周围一片一片土林的拱卫下,它矗立于上,也算是威严霸气。
那些我们在来的路上,看到的小小土洞,也密密麻麻分布在主楼底座山体上。并且还有石条镶嵌在洞眉上,石条上注明着门牌号码。
西藏的王朝都是奴隶制,古格王朝也是。这些土林洞,估计是安排给奴隶住或平民住的。里面铺上干草,人往里一蜷,也算是有个睡觉的小窝了。
在小窝的上面,又有一圈稍大一点土林洞,可以容身,并可以安家。这估计是达官贵人的家。这往上第三层,土林洞就更大一些,而且还安装有方方正正的门框。这估计是王朝贵族的家了。最上一个宫殿式的,有正规房子模样的,就是国王的殿堂。规制清楚,等级分明。
王朝遗址面积达75万平方米,房屋遗迹445座,洞窑879座,碉楼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粮库11座,武器库1座。外围有黄土筑的防护墙,内部有暗道相互连接,路线复杂,布局严谨,颇有气势。
土林上的宫殿
现存的防护墙石块上,还可以隐约可见梵文经咒,28座佛堂的天井彩绘,图案精美,风格华丽。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多,为西藏其他地区少见。
来这里之前,有几个朋友告诉我,不要随便在遗址里捡石头、带东西回来,因为这是一个被诅咒过的地方。还说这里的灭国很神秘,一夜之间10万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无从考证的传言值得怀疑。据对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研究和考古,目前在逻辑上已经形成对古格王朝的诞生、发展、壮大、矛盾、冲突、战争、亡国的全面认识。他们这个从诞生到灭国的过程,到底还是没有逃过历史的周期率。尽管这个王朝有700年16代的传承,最后还不是落得一个人民不满意、贵族争权夺利、最高层严重思想溃散,导致外敌有机可乘,终在1630年被灭国的结果。
往事都变成了故事,历史的描述到底有几分真实、几分演绎、几分杜撰,恐怕让司马迁来说,也不见得说得清楚。如果说,古格王朝的灭国是神力所为,一夜间的事,我不太相信。这个说法,是当时的统治者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就像历史上有的人为上位搞个神谕一样,借口天选之子,骗个皇帝当当。结果旁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反而自己当了真,搞得像真的一样。
唉,古格王朝兴衰的历史不再描述了。这满目的断壁残垣,不都是历史吗?站在这个王朝历史的尽头看变迁,你不觉得天地间,所有这些,不过如蝼蚁吗?现在,就连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不都可以对当时的神圣威仪,指手画脚一番了吗?
告别札达县,晚上到了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海拔有点高,4300米。
明天就要出藏进疆了,再见,西藏。
写于2024年9月26日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