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五章春潮激荡7

1627478348528964.jpg


第七节  科教卫生事业的新进展

 

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到1985年,长航局拥有长江航运设计事务所、长江船舶设计院、长江航运科研所及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所。

主要科研成果有:《长江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199012月,分节驳发展到504艘,形成3001 0002 0003 0005 000吨级分节驳系列。《纵流压浪消波船型及几种新尾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船型比常规艏型艏兴波高减少60%左右,最大波高减少30%,提高船舶推进效率3.40%,还可提高船舶稳性适用于川江航道泡漩水航行。发展《820客位沪渝双尾客轮》,是长江第三代新型客轮,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船航速快、兴波小、吃水浅、稳性好,操纵灵活、舒适性好,可全年行驶沪渝航线。“六五”、“七五”时期,该船型共建造39艘;年利润增加1 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尤为显著。“2500H自动联接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长江半分节驳船的纵向联接装置,供1 000吨、3 000吨和5 000吨级半分节驳使用,使船队编组实现了机械化,具有抗风力强、节约钢缆、减轻劳动强度的优点。“长江鸡扒子抢险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工程经半年整治恢复通航,航宽达84米、流速降为5.4米每秒。长江重庆轮船公司预计因阻航将亏损250万元,结果赢利311万元;重庆港预计亏损280万元,年终赢利120万元。1986年“6200GZC型船用柴油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人字门自压近坎冲淤装置研制”获国家发明四等奖等。

图片2.jpg


1979年初,长江干线7种机型32艘船舶实现主机启动、变速、换向、停车等程序遥控和机舱集中遥控,为实现无人机舱和全自动化机舱创造了条件。长江船舶普遍推广以重代轻、烧渣油、机油锯末滤清器、油水分离器、余热利用等节能新技术,以重代轻所节约的燃料费,占全线的62%19811983年累计烧重油56万吨,节约燃料费5 148万元。

长航局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至1983年,建设太阳能电池航标灯96座、信号台9座;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积700平方米,水力发电浮标装置48座;推广使用电焊机空载自动断电装置1 400余台,远红外烘箱140台。1985,镇江航段建造成长江上第一座太阳能岸标。

1979年,长航局在科技处设立标准化科,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各分局及航道局、工业局成立标准化组或配备专职人员,长江科研所设立标准计量研究室。干线各船厂编制企业标准100余项,对于加速长江船舶的更新换代和航运新技术的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职工教育培训的加强

“文革”使长航职工队伍出现文化水平低、技术等级低、管理水平低和技术人员少的状况。19794月,长航局成立李振宇为组长的职工业余教育领导小组,多级办学,恢复建立培训基地, 19813月,成立马志义任组长的职工教育领导小组。逐步形成职工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机构,配备271名专职教育干部。按照“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的原则,做到党委领导、行政管理、工会团委密切配合、党政工团一起抓。到1983年底,长航系统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中专技校的全日制教育体系和职工培训学校、干校(党校)、电视大学、职工大学的成人教育体系。

19792月,长航局在汉创办电视大学教学班7个,设机械、电子、英语等专业。4月将南京河运学校改办为中专,规模1 000人,设驾驶、轮机、电工等专业;并将南京河运学校金陵船厂分校改为厂办技校,规模300人,设船机、船体修理等工种。19829月,经交通部批准,长航局干部进修学校成立,负责技术、业务和管理干部培训。198341日,长航干部进修学校更名为长江航运职工大学,规模暂定600人,学制两年。长航系统9所中专、技校能同时容纳6 000余名职工培训。到19859月,长航局有学校52所,在校学生9 006人,教职工2 180人。电大毕业299人,中专毕业生6600人,技校毕业生1800人。

长航局根据职工教育面广、人多、工种复杂等情况,广开渠道,采用多种办学形式。至1983年,7万余人次参加技术业务培训,1.3万人次参加党政干部短训班学习。3.8万青壮年职工参加文化补课,其中获得高中合格证书者2 000人,获得初中合格证书者1.2万人。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职工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76年长航系统职工中大专以上占2.30%,而在1983年达到3.90%1976年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的职工占7.50%。而在1983年达到61.40%。实践证明,智力的开发推动了技术革新,促进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三、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的提高

(一)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97812月,长航局将长江航政局176.4千瓦的巡逻艇“江巡监30”号改作巡回医疗船。1979116日,长江首艘水上医疗船——“长航医疗船1”号投入使用,配备心电图、超声波、X光机等医疗器械及常备保健药品,方便船员及时就医。至1983年,在重庆、万县、宜昌、汉口、九江、芜湖、南京、上海等地新建和改建职工医院、疗养院、职业病防治院12座;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分布各生产生活区域;基本实现了“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医疗”的目标。长航总医院建成放射学大楼,购置1 250毫安X光机一台及B超诊断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长航总医院开展“四个一样”和“五无”活动,即对待群众和领导一样认真,对待生人和熟人一样热情,忙时和闲时一样负责,夜班和白班一样细致;做到无陪伴、无痛注射、无化脓感染、无差错事故,无误诊。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医护质量不断提高。

图片5.jpg 

19791月下水使用的“长航医疗船1号”-长江上唯一一艘医疗船

 

(二)重视职业病防治

19776月,交通部批准长航局在庐山建立职业病疗养院,设350张床位,职工总人数300人,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当年组织4批职工休养,主要是从事有毒有害工种4年以上的工人,重点是油船船员;以及各厂从事冷作、电焊、电瓶、油漆、塑料、铸造、煤运及油运等工作的老工人,并选送21名职工赴北戴河疗养。此后,每年均选送职工到疗养院(所)疗养。1979年,组织对全线49个单位、1 245个作业点,有害作业工种进行调查,计76 525人次,占长航职工总数的78.31%。调查结果表明,长江系统从事粉尘、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59.95%,粉尘、有毒、有害工种60余种、8 853人从事有毒作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为此,长航局大搞船岸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职业病、血吸虫病及各种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并对高温作业船员进行健康调查。

沿江省市各航运主管部门及水运企业,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船员健康检查。尤其湖北、湖南、江西水网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198212月,长航九江职工职业病防治院竣工验收,占地14.5万平方米。198311日开院,开设床位200张,担负职业病防治和职工疗养双重任务。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