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水漫过乾隆的御笔
“惠远”二字在泥沙中结晶成盐
九座城池的胎衣已褪
老城的骸骨里
还埋着流放者的脚印和驼铃
将军府的飞檐啄破暮色
古榆用年轮丈量边疆的春秋
林则徐的拐杖叩击石阶
惊起檐角铜铃
叮当声里
盐碱地正在消化
虎门销烟的余烬
龙口工程的夯歌沉进地层
每粒黄沙都记得
那个抱病修渠的身影
把中原的智慧
种进西域的血管
让喀什河的涛声
在十万亩荒地上
长出带露的汉字
五棵夏橡树举着绿火把
照亮流放者的诗稿
墨痕里的长江水
正在与伊犁雪水
完成秘密的基因重组
而我们站在碑前
读风化的铭文
像读一部
用苦难标点的
边疆史诗
风穿过钟鼓楼的榫卯
把历史吹成薄脆的蝉翼
那些被折叠的岁月里
总有一粒星子
固执地亮着
那是林则徐的目光
至今仍在瞳孔里
打捞
沉没的月光
霍尔果斯口岸行
在岁月长河的浩渺之境,
我踏上霍尔果斯,这丝路的前沿。
历史的足音,在风中回旋。
奏响一曲跨越千年的和弦。
遥想汉唐,乌孙的牧歌悠扬,
西域都护府的旗帜猎猎飘扬。
它是丝路北道的璀璨驿站,
驼铃阵阵,穿梭在绿洲与山岗。
商旅的足迹,镌刻在黄沙之上,
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四方。
清朝的风云,在这里翻涌跌宕,
尼堪卡哨卡见证荣辱沧桑,
不平等条约撕开大地的胸膛。
口岸在风雨中飘摇,饱经创伤。
十月革命的烽火,让口岸短暂退场,
但《伊犁通商章程》如破晓曙光,
它重开怀抱,再现熙熙攘攘。
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光,
海上通道被无情阻断,
霍尔果斯挺身而出,如钢铁脊梁,
承载起物资运输的重任,
让希望的光芒,在华夏大地上闪亮。
新中国的朝阳。照亮口岸的面庞,
它有新的名字,焕发出新的光芒。
虽有中苏关系的风云变幻,
但开放的种子,早已深植土壤。
1983年,春风再度吹临,
口岸恢复开放,奏响发展的强音,
中哈合作中心拔地而起,
如一座友谊的桥梁,横跨边境。
综保区的建立,似腾飞的羽翼,
让贸易的巨轮,破浪前行。
如今,站在这片炽热的土地,
我看见中欧班列,如钢铁巨龙奔行。
农副产品,带着新疆的热情,
通过绿色通道,走向世界的眼睛。
保税加工、物流、服务百花齐放。
特色医药、电子信息熠熠生光。
公路、铁路、管道、航空交织成网,
政策的甘霖,滋润着这片希望的土壤,
旅游的人群,穿梭在合作中心,
领略着多元文化的魅力与芬芳。
在这口岸的土地上、
各族人民携手共进,
书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霍尔果斯,你是丝路的明珠。
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云高,湖北人,1972年高中肄业,回乡参加劳动,先后当过农业技术员,读过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任过民办教师,当过村里会计。1994年下海,到新疆霍尔果斯62团创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