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东灜拜见书圣墨宝赋

t011c70bcd6decae795.jpg



时维仲夏,序属清和。《书法报》衔命,率中国书家团东渡扶桑;众贤士怀瑾,赴樱花故地共襄墨韵。云帆破浪,直抵三岛之滨;翰苑群贤,同寻书道之源。

观夫富士隐仙,雪冠入云,恰似右军素绢凌空展;青崖郁郁,岚气缭绕,恍若《兰亭》墨韵化峰峦。遥思空海大师,负笈长安,饱汲长江文脉;传灯东土,以禅锋妙悟,开扶桑书道新章。今吾辈重走先贤路,非独览异国风物,实欲续千年墨缘,展中华书艺之大观。

至若大阪国立博物院,《丧乱帖》宝卷初开。驻足凝神,但见"羲之顿首"四字,笔挟悲风,墨凝血泪。其锋如断金裂石,势若惊鸿掠水,六十二字尽展魏晋风骨。千年古卷前,恍见右军临池挥毫,腕底波澜与今时心潮同涌,跨越时空,神交古人。

交流之日,中日墨客雅集于东京中华文化中心。《书法报》众家铺云笺、濡紫毫,或写狂草如游龙戏海,或书正楷似苍松立雪。"海内存知己"笔力雄健,寄寓四海同心;"风月同天"墨韵清雅,再续千载佳话。彼邦书家亦展妙笔,以假名书汉韵,用和纸承唐风,文化交融处,翰墨自生春。

20190131005950_slicw.jpg



老衲书写榜书大“和”,“和”字实乃中日文化共同之核心与价值观也!此书法改用王铎“和”字写法,四周小字分别与大和组成:中和、日和、和好、和美;回文读法即“中日和好美”或“中日好和美”等吉语!反映中国书法再次东渡及中日人民一衣带水与风月同天的历史友谊。

归棹之际,回望富士如椽巨笔,蘸东海之水,书就中日情谊长卷;俯察平畴似展素宣,藉清风为序,续写文化交流新章。幸哉斯行!以《书法报》为舟楫,载中华墨宝;凭中书贤才作桥梁,通两国文脉。愿羲之墨韵常驻扶桑,盼空海遗风再润长江,使书道之光,永续东灜乃至世界华人圏矣,美哉,善哉,壮哉,伟哉!

 

2025514日上午

完稿于日本大阪候机室

 

 

作者简介:闸东山,毕业于北京大学。系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龙文化博物馆馆长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