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 品读车延高的一首诗

那个洗衣服的人呢

 

车延高

洗衣服的人.jpg 

一直忘不了她洗衣服时的模样

白净的腿泡在水里

一缕秀发在额前打秋千

她像画里的人

那口水塘为她照了许多相片儿

有她撩了头发拭汗的一条手臂

有她在水面上走动的一双眼睛

有她一对酒窝儿里停留的三月

还有她在塘边晾衣服时那一节身段儿

也许水塘是一处美丽的集中地

她的魂灵选择了干净的归宿

是自愿去的,为救一个落水的孩子

她被捞起时,裸露的地方很白

像幡纸

一塘的水都在哭

我也在人群里哭

我觉得村子又可怜了

从此丢了一个漂亮的姐姐

我现在回来还是去塘边转转

有时会在她坐过的青石上坐坐

水一如从前,一层一层浮了过来

那个洗衣服的人呢?她来过吗

 

我的解读如下:

小说读七页、诗歌看八行。

这首诗读到第四行便抓住了笔者的诗想,阅读意识无形被诗情所牵引、与诗的情节和人物产生某些共融和通感。

那个洗衣服的人呢?题目很开门,沒有用抽象和诗歌常见的词汇来渲染,而是以“口语式”疑问和追问“那个洗衣服的人去哪里了”/“哪个洗衣服的人呢”?又好像一句唠叨语在作者心中不能释怀,“一直忘不了她洗衣服时的模样”,“这个漂亮的姐姐”留给了作者的印象很深刻也很美好,于是,诗以白描的笔触速写出“漂亮姐姐”的眼睛、酒窝、头发、手臂、身段等细部来刻“姐姐/像画中的人”,又像“许多的像片儿”,诗的排比句看似工笔白描铺陈,却又有电影分镜头的特写蒙太奇,画面冲击力很大,有一种“以工代写”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去想像“姐姐”是一个生活在乡村的美人儿,同时,这种客观纪实性描写的诗句亲切又平实,一句一句非常简洁而不简单,诗歌语言不在词字句的表层,而是在诗情画意的内在张力,诗歌语言的审美一定是“意美在先”。

“她被捞起时/裸露的部分很白/像幡纸”,“像幡纸”三个字列为一行,仿佛是此诗的一个气口,可见作者的心潮起伏到一个顶点,一个送葬的队伍为“姐姐”送行,“我也在人群里哭”,哪一片片在空中翻飞的“幡纸”一下定格在作者的诗眼中,把中国祭祀中的一个物品“幡纸”比喻“姐姐”很白,这个“白”应该是此诗的留白,让读者去联想,“姐姐”死去的模样也很美,诗人写“姐姐”的皮肤裸露,实则写“姐姐”的一颗裸露的善心,“那个洗衣服的人呢”?

作者“在她坐过的青石上坐坐”。

她去了美丽的天堂吗?

一塘的水都在哭!

全诗22行,一气呵成,一气读完。

全诗22行,横看成岭侧成峰。

全诗22行,掩卷遐想,回味无穷。

有人评语:

车诗是有感而发,语言也很活泼。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很有新鲜气息,写得很人性化。

/

观察现代诗坛乱象,有很多是“无抓手”写作,要么是空对空抒发一种“小我情怀”,要么是又喊又吼写得像口号,要么是把文字仅仅进行了分行,要么是翻写唐诗宋词炫美、炫“有范儿”,要么是无病呻吟“呼唤春天”、“啊,大海”,乍看这些诗歌,起承转合有章有法、语言纯粹、唯美文雅、有典有具象更有超凡的比兴和夸张,诵读起来仿佛颇有诗的玩味,然而,这些像诗的诗薄薄的只有一层“皮”,而没有“馅”。

有人说:“在玩文字游戏”。

 

作者简介:方丈,系作者笔名。曾为媒体人,在多个方面有所造诣,业界称其多才多艺。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