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不远万里,我从“燥”热的国度china 武汉再次来到冬末初春的南半球澳洲悉尼姑娘家。此次澳洲行已经是第三回合了,前二次来那还是十年前,而此行是“三进山城”哈哈(记得上世纪有部电影)。
下了飞机出了机场,仰头是蓝天白云,迎面扑来是温暖海风,我迫不及待深吸着一口异国他乡春天的清新空气,感觉特别爽:久违了,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眷恋着……。
飞机经历过近十小时高空夜航,长途跋涉旅途的困倦没了,国内的“燥”热也烟消云散了,人也顿时感到精神了。其时,每次来时不同时间节点感受是不一样的。而此行或许是思念心情的缘故吧!或许是离开眷恋久违了的这块土地!或许是离开了“燥”热的国度!或许再没或许……但,此行澳洲特别适宜,一句话心情爽极了!
常居住澳洲的华人说澳洲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Yes”有同感。(在家“窝”住久了又无朋友圈)。
重点来了,不忘在姑娘家“窝”居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紧箍咒,这是此次“窝”居姑娘家的静思小结,感觉好有趣。
一、“三大纪律”
脱鞋换鞋。
姑娘家的居屋是两层小楼,负一楼是车库,一、二楼是客厅和卧室,脚在迈进屋前与大众常人家庭一般,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进门首先是换鞋。可问题来了,此次“三进山城”的我却因这次脱鞋换鞋“蒙了圈”,“傻了眼”。让我这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友人”“糟老头”进门“脱鞋、换鞋”,“换鞋、脱鞋”,要像小学生背诵乘法表一样认真背记,你说“苦不苦”?“神不神”?一句话就是死记硬背犯不了错。不然,姑娘会“声撕力竭”的友情提醒:“爸爸,错了,换鞋……”
让我慢慢道来:在姑娘家换鞋程序是从负一楼去一楼客厅要脱去脚外面的鞋子换客厅拖鞋,客厅去后花庭院要脱鞋换室外拖鞋,一楼客厅上二楼过走道去卧室休息(地毯)要脱鞋光脚丫,休息前去卫生间洗漱,光脚丫要穿卫生间存放的拖鞋,洗漱完毕又要在卫生间脱鞋光脚丫躺上床,半夜“须须”尿急下床,在卫生间又要穿找拖鞋。以上流程甭管老小都必须的。我算了一下做了一道一年级学前班的数学题:一天24小时出门穿一双鞋,在家脱鞋换鞋4双,共计5双鞋。麻烦不?㔫其最糟糕的是“自封大厨”的我下厨做饭,从客厅去厨房,厨房返客厅,不过“几步之遥”端着碗上饭菜反反复复的迂回来回于客厅厨房,不停的倒腾着换鞋,就像纺织厂的纺织档车女工一样,盯着手上的纺纱线不停给断了线的布机换沙线。别人盯手,我盯脚,脑袋里想着,嘴里还捣鼓着像和尚一样似的念经切记不能记错了:“脱鞋,换鞋”,“换鞋,脱鞋”,而脱鞋和换鞋程序要像电脑编程在大脑里,一旦断路记错了,便会招来被近在咫尺的姑娘大声“训斥”:“错了,爸爸换鞋”,姑娘猛然的“一惊一乍”的叫声换鞋比油烟机的噪音还大,生怕我耳朵聋了听不见,还好,她算是没说你不长记性哟。人老了让她大声一吼叫,是不是“蒙圈”了?是不是有点累?是不是没劲?我心想,多大点事不就换双鞋吗?举手之劳,受点小小的“委屈”“见过世面”的我又何足挂齿呢?更何况儿女的提醒是善意的。“算了吧,糟老头,委屈求全长点记性”吧,心里想着自我安慰道。所以人老了一定要有点悟性,一定要懂得和儿女们相处。此时为人之父母的我方才知道天下的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永远是无私的,心甘情愿的,不求回报的。
就因为换鞋这一点小事情让我“蒙圈”,让我觉得好搞笑,一时萌生兴起动笔才有了开篇姑娘家的故事。
我望着姑娘幽默的做了一副怪脸,说了上面一通你家换鞋太麻烦的笑话,没等吐槽完姑娘便哄堂大笑开来……。“脱鞋,换鞋”一点小事,换来换去真的能把“糟老头”搞晕千万别较真。(其实姑娘家客厅是开放式的厨房,爱干净能理解,也在情理之中。)而换鞋却成了我此行在姑娘家幽默的小趣事。
洗手消毒。出门在外回到家,无论老少大小进门一律先洗手,好像外面很脏,也是的,这个世界已经不干净了,干净的地方也不多了。
早睡早起身体好,一律等同。孩子们晨6点半至7点起床洗漱完毕;7点半早餐完毕;7点50分穿好校服整理好书包完毕;8点打点整装待发完毕。孩子爸妈开着车护送着未来迎着太阳,沐浴着阳光,向着幸福出发(校园)。孩子们也一样拼搏在路上(女婿姑娘上班)。此刻寂静空旷的房间留守孤老头一人,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
两个小外孙午后放学回家。做作业,吃晚饭, 课外作业补习, 稍许小憩后自己洗澡,21点15,爸妈准时吹响“熄灯号”,此时糟老头也不例外统统“滚”上床困觉进入梦乡,末了我还不忘与小外孙来句蹩脚英语 “Good night”晚安明天见!
二、八项注意:
室内禁烟。吸烟时指定在前后院几十米远的地方,烟头不得乱丢,注意安全火灾。
不能随地吐痰。痰要吐在卫生间马桶下水道,不能吐在客厅的垃圾袋桶里(姑娘的规定,)吐痰也要分类处理听闻吗?
碗筷要分类。吃饭不准大声喧哗,坐有坐样站有站像。不像我“糟老头” 不讲卫生“塔傻”。
垃圾分类。厨房有两个垃圾桶袋,一是餐厨饭菜渣,二是塑料袋,丢弃后塑料
(不可回收)分装归袋。客厅和洗手间各有一个放纸巾塑料垃圾桶,每天清理好系结实都要分类装在门前的三个红、黄、 蓝标注垃圾桶,环卫工人每周清装一次。国人应该学习。
室内干净至极,一尘不染,每天打扫。姑娘家的天地仿佛是“真空”似的,干净的让人受不了,本来澳洲的空气质量就好,天然氧吧。遇到这个邋遢的外公,他们真是无语,无奈生亲了。
东西物件要摆放整齐。所有的物品都要归类,摆放在它应该摆放的位置方便取拿(有条理,好习惯)。
礼貌待人。出门遇人须打招呼,笑脸相迎,遇见外国友人无论老人小孩要相互问好。说一声“哈喽”,挥挥手,双方都会意一笑,蛮有意思的,很想交流无奈不懂英语,即使交流也是肢体语言。
讲卫生,倒垃圾。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在湖北恩施市建始县茅田填避暑情景。每天早晨环卫工人驾驶着环卫汽车,不辞辛苦,挨家挨户,大声吆喝“姜维生”“倒垃圾”(恩施土家族方言),乡民听到这吆喝的亲切声慌忙清理家中的垃圾。后来方知道茅田镇原来是全国卫生先进乡镇,再后来也没有再去茅田镇清凉避暑了。无奈,冬冷夏热,是人也像候鸟一样迁徙,只因这个地球太“燥”了……
2025年9月于悉尼
作者近照
个人简介:刘继明,男,1960年4月20日出生。武汉市江夏区人,曾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武汉市分公司东西湖区、武昌区支公司总经理。业余爱好写作,其作品诗歌散文曾发表于湖北、湖南、海南等省诗歌散文刊物,现退休长居住澳洲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