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青弋》连载·第二章一节3

翠盈太平湖

西欧有一名湖,曰日内瓦湖,跨瑞士、法国,水碧蓝烟霞放旷。东方也有日内瓦湖,在青弋江上、黄山之北,名太平湖

与西欧日内瓦湖比,太平湖显得玲珑多了。太平湖长约48公里,至于宽度,最窄的地方不及150米、最宽的地方约6公里,宽差颇大,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而西欧日内瓦湖总面积约224平方英里,太平湖小是小,但也有西欧日内瓦湖的品质,比如,碧透清澈,俯首可观鱼,又有女子的风韵、柔美,与绰约。比如,山峦秀丽、恬静,远望见云腾,又有生命的力量、内涵,与逶迤。说太平湖是东方日内瓦湖,其言不过。

水乡红叶(丙烯画) ·陈铁虹.jpg

丙稀画 《水乡红叶》/陈铁虹


太平湖也有太平湖的特色,比如岛屿散布,太平湖下游东部水域有一个岛,名黄金岛,版图如“心”字,由10多个岛屿构成,总面积约20多公顷,正所谓湖中有岛,岛中有岛。有时候,湖水往上涨,众岛连成一岛;湖水向下落,众岛独卧相望。群岛形如罗汉,共18尊,横卧于“心”中于是,黄金岛便有了一个别称:十八罗汉卧南海。黄金岛上有山峦、曲经、碧瓦、森林,与动物,更有人文历史。植物中最多者,首推黄荆木,也有竹海。动物中,以白鹭、白鹇为多,也有龟、狼,与豹。粉墙、茶园、小桥、楼亭之类,也散落于众岛之上,比如步月桥、映碧楼、太白亭,与逸兴斋。由此,说黄金岛有瀛洲仙境,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瀛洲仙境一说是虚构的,出自于神话传说中。黄金岛上,烟雾牵风,确实耸立着一座仿桦牌楼,楼额上书:瀛洲仙境坊。枋由柱支撑,柱上刻有一副楹联,曰:野烟千叠山外景;渔唱一声月中天。野烟、渔歌、山、月,与天,融合了,便给人一种意象,就是瀛洲仙境了。

黄金岛附近,另有几个名岛,比如猴岛、鹿岛,与蛇岛,还有鳄鱼池。从字面上,一眼可望其岛的个性。无疑,蛇岛是蛇的王国,这岛潮湿,草木丛丰,有许多的天然岩缝、树洞,气候也温煦,给了蛇栖居、生存、繁衍的条件。另外,岛上少有人迹,即便有人,也不侵害它,甚至,也不惧怕蛇,当地人从传说中获知,蛇为白龙,是神明之物。所以,蛇在岛上晒太阳,或盘踞在洞中睡觉,没人打扰。说是蛇岛,岛上也不光是蛇,还有鸟,还有昆虫,还有植物,植物是昆虫的主食,昆虫是鸟的主食,鸟是蛇的主食,于是,蛇岛便形成了一种生态链。如今,蛇岛已建旅游度假区,但游人静观蛇舞,却不捕蛇,更不食蛇。

蛇岛、鹿岛、猴岛,与黄金岛,是黄荆景区的精华。太平湖还有四大景区,即龙门景区、共幸景区、三门景区,与广阳景区。如果说黄荆景区以野趣见长,那么,广阳景区以秀色为胜,又以湖为重心,湖阔、水碧、山青,临湖筑许多的民居,自成村庄,山间也筑民居,自成山村。山村、湖边的村庄,与房舍,倒映于湖中,又有绿树在湖中游,似一幅水墨画!

天边的云(手机画)·陈铁虹.jpg

手机画 《天边的云》/陈铁虹


三门景区奇绝、清荣、峻茂,以曲为美,岸曲,沿岸直立的青山也曲,山的最高点为西毛尖,以湖面为基准,其“尖”高700多米。湖曲,水也曲,流水急往缓来,又缓往急来,舟行其中,如蛇而前,峰回路转,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感觉。太平猴魁两头尖,挺直、鲜爽,不散不翘不卷边,为中国历史名茶,这里便是它的产地。2007年,胡锦涛向普京赠送国礼,便是太平猴魁。

太平湖中北部有个弯曲的地方,弯如一轮新月,故得月涯湾,也名太平湾。月涯湾三面由山所环绕,一面为湖水,山与湖之间,有一片山地,为阶梯状茶园,湖岸边有森林、村舍,与田园,里岸的景点有燕崖、岩林、瑶珑洞等,都产生于喀斯特作用。

1748061760120803.jpg



白鹭洲也是太平湖的景点,居南岸,与月涯湾相望了千年。白鹭洲长在湖中,由水而围。洲之头,耸立着一座水塔,塔高30米,如一只帆,塔与湖水相接,白鹭洲便如一艘船,锚泊于湖心了。白鹭洲与南岸之间,是一条铁索木板悬桥,以连通两端。岸边有松,洲上也有松,松下,有一条濒湖的曲径,极静,也是湖光山色的一种景致了。

说太平湖,八卦岛是不可不说的。八卦岛上,建有八卦坛、生肖门、太极宫,与太平牌坊,故名八卦岛。据传,上古时代有位君主,名伏羲。伏羲龙身人首,根据天地万物之变化,在他的家乡甘肃天水发明了八卦,开启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与女娲被并尊为人类始祖。伏羲创制八卦,最初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自然现象、人事现象,便是他考察的对象。后来,用来占卜,便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太平湖八卦岛也有玄虚,比如,三石门、大圆盘上的太极图,尤其是八卦小旗,分别代表八个卦象,名曰乾、坤、巽、离、兑、震、坎,与艮,虚无、玄奥,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不过,八卦岛上也有现实主义的作品,比如太平楼、太平鼓,登与击之间,便有了真切的感觉。

1957年前,太平湖并没有八卦岛,有一片太平县(黄山区前身)的土地、老街,与古镇。1957年前,这里开建一座中央直属的大型水库,名陈村水库。这座水库南起黟县黄金尖,北至泾县水库大坝,西起石台县大屋尖,东至旌德县大会山,水库坝顶弧长近420米、宽8米,坝高约76米,总库容24.7亿立方米。1972,陈村水库开始蓄水,太平县原址便沉入湖水之底了。或许,为了纪念,陈村水库又名太平湖几千年的青弋江在这一段便成了太平湖了。

不过,太平湖底还睡着一座古城,名广阳城,以及一条老街,名龙门街

龙窑寨三面环水,一面倚山,是太平湖上的一个小岛。山青与林幽间,便卧着一口龙窑,约呈弧形,下为弦,上为弧顶,深约48米,两翼各置48烟孔,与事事发谐音,为明末清初始建。岛小,窑大,据说,一次能烧制上千件陶器。窑之首尾,各开一门;窑之两翼,各开两门。古有馒头窑、蛋形窑,与龙窑。龙窑,如龙之身,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北宋趋臻。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初,太平湖畔便有了陶器的炼制活动,当地古民也结束了蒙昧的历史。至商周,始制硬陶;至秦汉,兴制彩陶;至明清,更有发展了。龙窑寨有间老屋,高迈了,但藏着当地的出土陶制品,有新石器时代的,也有清代的。如今,这口龙窑还健在,阳光斜照时,会染了明末清初的窑壁。

1748061731832369.jpg



说到古代窑炉,撇不开老子,因为老子不止是道家之祖,也是陶神。正因为这样,龙窑寨还立了一座庙,供奉着制陶祖师老子的神像。老子坐着,美髯于胸间飘飘,太极扇摇成一种惯有的姿势,目光充满睿智,一副无为而治的神情。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转化的,他一生都在践行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制陶便是这样的产物。据传,春秋晚期,老子便制作出一种火炉,炼丹用的。约公元前471年,老子仙逝。之后,他魂游人间,布道,讲学,与考察。于是,他发现人间有烧制陶器之念,却没有窑炉,望着土泥叹息。老子传授炼丹火炉之技,以点化人间。就这样,窑炉诞生了。老子应该得到供奉、尊崇,如果不是他,陶制品可能还要一段时间摸索。对老子,龙窑寨的窑工也是顶礼膜拜的,当初建这座龙窑,便建了老子庙。竣工之际,举寨跪拜老子。之后,有一个规矩,约定俗成,2月15日,为老子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龙窑寨便会举寨纪念老子,虽说是民祭,也一直延绵到了现在。另外,烧窑之前,窑工也会祭拜老子。现在,龙窑寨更多的人亲近道教、老子,祭祀老子是一如既往的,但多了一层意义,是纪念道教之祖,因为陶文化与道教文化是相通的。

与龙窑寨相映的是一条道,名盘龙道。盘龙道盘旋于一座山岗上,山冈如一条,卧着,盘龙道也如一条龙,卧着。都卧着,都如龙,与一个传说有关。据传,古时候,有一位龙子不满于龙王的宫规,便逃离了龙宫,野游起来。至太平湖,龙子看上了这里的山与水,住了下来。龙子没打算长住,是小住,小住几日后,龙子舍不得离开,留下来了,这一留就是几万年,凝固为一座山冈了,蜿蜒、绵亘,近旁的河水也是浰涉沦涟,上下无息”了

174806191736844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著名作家,已在《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中华散文》等纯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心难眠》、长篇历史文化随笔《铁规铜宗》等5部,撰写《古人类化石探秘》等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安徽文学》年度奖、蒲松龄散文奖、蔡文姬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