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祭亡妻

吾妻胡燕辞世今天适俗“头七”,连日翻捡遗物勾忆往事,历历在目思之忖之,悲从中来谨以此文祭之——

妻于2025年1月31日(乙巳蛇年正月初三)凌晨59分驾鹤西去妻离去的时辰,正对应其出生的月日,是否冥冥之中的巧合?往生西天,是否玉帝召唤、王母颔首?有黄鹤供骑抑或白鹤伴舞愚夫乃凡夫俗子,不得而知。妻名曰“燕”以妻之独立性格,应该是自己展开双翅飞向天国……

愚夫与妻执手四十一度春秋,尽管聚少离多,患难之中见了真情!妻如今撇下愚夫撒手人寰,愚夫怎能不洒泪啜泣,同时,内心亦鼓盆而歌长歌当哭——

微信图片_20250207204414.jpg

胡燕遗照




深度悲哀乃啜泣,悲从何来?歌又何解?o

悲其一,人生苦短,尝尽酸甜苦辣。妻之生命,1957年孕育在朝鲜停战后的军营1958年5月9日出生在吉林省四平市1964年随父转业在湖北省国营中洲垸农场。少年时期,正需要阳光雨露哺育之季,在那特殊年代,因父被打成“叛徒”、“走资派”,花季少女连同弟弟妹妹便都成了“黑五类狗崽子”,累遭白眼饱受歧视,常有人恶语相向,风霜刀剑严相逼……不得已,父母将其姐弟三人送回老家由叔婶抚养老家在大别山与大洪山交界的应山县(今广水市)的山洼子,尽管叔婶视同己出,可穷乡僻壤产粮甚微口粮限制分配,家里的供给粮,又满足不了生长发育期的姐弟胃肠之需,常常食不果腹,加之山村卫生条件极差,年余间,姐弟几人个个面黄肌瘦且遍身长满疮,只得回到父母身边治疗。

风雨过后沉冤昭雪,妻才得以被招进工厂,后入总场机关,先后在财务科、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1999年随夫转至罗田县直机关,虽为一般干部,却也颇受人尊重。退休后,既无案牍劳形,生活也算衣食无忧。本可安享夕阳的温润,不意天不假年,妻花甲仅余六春便与世长辞……呜呼,哀哉!

悲其二,克勤克俭,何曾快意享乐。妻孩提时代便养成克勤克俭美德,及至成家,更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残羹剩饭也舍不得倒掉,服饰亦粗缯大布裹生涯,从未引领过时尚。记得1995年,愚夫在上海务工,以头月之薪俸购得一款当年最新潮的女士全羊绒三件套,妻喜不自胜,却又责备愚夫乱花钱,除非时值节日或走亲访友才着此装,平时总舍不得穿,直至辞世,这套羊绒服仍然半新不旧。一次因病住院,愚夫不在家,同事帮忙到家里取换洗衣物,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裤鞋袜,不禁大发感慨:没想到胡燕的生活这么俭朴、这么清苦……

愚夫与妻虽是双职工家庭,日子却过得紧紧巴巴,结婚时的棉絮,至今依旧在。成家的第四年,小偷翻墙入室,盗走了仅剩的结余——300元现金,坑得妻大哭一场。妻除单位组织的旅游外,从未独自游山玩水。退休后,愚夫携妻参加同学聚会、探亲访友过几次,妻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上流社会的时尚生活,虽然开心畅怀,却也不无心疼地责备愚夫“太过奢侈”……

悲其三,精神胜利,替夫强撑门面。妻与愚夫相恋时,愚夫面黄肌瘦,典型的亚健康身体,妻戏谑“长相很俊,就是对不起观众”,愚夫自谑“简直惨不忍睹”……愚夫其貌不扬,且出生农村,家徒四壁。中洲垸农场当年15000余人,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500多个市县,人才济济,美女如云,妻于争奇斗艳的“鲜花”丛中,虽非十分抢眼,但也不太逊色,在愚夫心中竟是艳压群芳的最美花魁,正应了那句俗话——情人眼里出西施。故有不少人为妻惋惜曰:“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堆上……”可妻顶住各方压力,毅然决然与愚夫牵手步入人生征程,一路走来。愚夫崇拜伟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之豪情,亦是自信满满,以当年电影流行语调侃慰妻:“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旁人皆曰“豆腐搭台”——支撑无望,妻倒是欣赏愚夫的自立自强。愚夫每有些许进步,妻亦引为自豪;愚夫名声在外,穷亲旧友相求时,妻总是“打肿脸充胖子,踮起脚来做长子”,“牙缝里挤出羹来”也要替愚夫撑门面。

当年一首励志歌曲《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催人奋进,愚夫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常年奔波在外,夫妻聚少离多。妻上要伺候公婆,下要抚育幼子,独自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后蒙组织关照,夫妻好不容易在罗田县城团聚,愚夫整天忙于贫困村庶务,更是无暇顾家,好在所到之处,人们尊称她一声“XXXX夫人”,赞美几句,妻便以“精神胜利法”战胜了困苦,咽下了辛酸。夫妻团聚相对安稳了几年,愚夫又因国家级媒体召唤回归所学专业本行,天南海北采访调研,夫妻复归时聚时散的生活。妻心里虽苦,而见到愚夫的文稿发表在国内外媒体,便也聊以自慰。

悲其四,罹患恶疾,强忍病痛折磨。愚夫乃一介布衣,仅识几个方块字,因工作性质而混迹于文人堆里,蒙友关照,在高等学府教职员工小区购得一套“福利房”,装修时为节省费用,妻顶烈日冒酷暑,奔波劳累数月选材购物。入住新居后,谈笑有鸿儒,往来多故旧。然而,舒心惬意的日子没过上几天,62岁上查出胰腺癌,权威专家解释:此病为癌症之王,不做手术,3-6个月,妻的生命将划上休止符;做好手术,可延长生命1年半左右;当然,也有创造生命奇迹的——活过4年,不过这样的“神人”出现的几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

家庭大事愚夫向不过问,唯有此次,愚夫瞒着爱妻擅作主张——尽快手术!9个多小时的手术,出手术室5个多小时麻药消除醒来,疼痛难忍,不断地痛苦呻吟,浑身上下插满了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13根管子,令愚夫心如刀绞……手术住院,正值疫情期间,亲友探望都受限制,愚夫笨手笨脚,伺候不到位,常惹妻生气,愚夫更是自责。好在放疗、化疗、中药、西药、国产药、进口药,不计代价的救治,皇天不负苦心人,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居然活过4年,更令人称奇的是,在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时,且歌且舞,未显病态,同学、旧识还赞美妻越来越年轻啦!可谁知,同学聚会不久,恶疾复发,一病不起,医生竭尽全力,多方会诊,该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起死回生,只能在最后的时刻让妻减轻痛苦,在口服止痛药的同时,又给妻体内安装了输液止痛泵。可癌魔法力无边,硬是将妻折磨得死去活来,将血肉吃干榨尽,直至骨瘦如柴。妻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只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痛苦不堪……

微信图片_20250207204422.jpg

右一为胡燕



悲其五,临终慰藉,调侃“牛屎”“金贵”。妻自从恶疾复发至奔向天国,卧床超过7个月,吃喝拉撒睡全要人伺候,苦不堪言的是大便拉不出来的难受,任何通便药物无效,只得用手指抠。大年初一,妻临终前回光返照,夫妻俩终于再次敞开了心扉——

妻断断续续道:老公啊,第一次敞开心扉,把我的一生交给了你,可几十年来,你带给我的是艰辛与磨难,而你个“书呆子”不会用甜言蜜语哄一下老婆,总是惹老婆生气……我怪你不顾家,怨你不会操持家务,甚至怀疑你的心另有所属,好久好久都恨死你了……可是我患病这四年多来,你不离不弃,偶有短暂离开,也是为了挣点钱为我筹措自费部分的昂贵医药费,我知你除了工资和稿酬,别无进项,你是不得已才出门,我还怪你出去逍遥快活、显摆出风头……这大半年来,我的病复发卧床后,你就没日没夜在病榻前照护。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很多夫妻平时你侬我侬,看似浓情蜜意,可未必经得起久病床前的考验……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啦!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不后悔了,你这堆“牛屎”还是值几个钱的,还很“金贵”——病榻前,你无怨无悔的替我擦洗更衣,翻身按摩,抠死倒尿,尽管不会做饭,但千方百计给我增加营养,确实难为了你这个自视清高的“大男子主义者”……

愚夫哽咽道:老公这堆“牛屎”臭狗屎不如,没有给“鲜花”提供应有的养分,才致使“鲜花”过早凋谢,“牛屎”亏欠“鲜花”太多太多,老公怎么做也弥补不了曾经的缺憾,排解不了“牛屎”对“鲜花”的愧疚……

愚夫忍不住啜泣呜咽,妻右手与夫相握,左手叉入愚夫的发际至头顶摇了摇,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眼角滚出了浑浊的泪珠……那微笑是苦涩的,又似乎有些许的欣慰,自此,妻进入昏睡状态,大年初三凌晨5时零9分,咋俩就阴阳两隔了……

微信图片_20250207204429.jpg

作者与胡燕金婚纪念照



 

妻有诸多苦楚无法一一言说,仅此五者,只要是稍有责任感的男人,就应该愧疚不已,当贤妻历尽磨难告别人世时,怎不感到五内俱焚,肝肠寸断……

妻有其五者之悲,足见其生活幸福指数之低,生命质量之低,于正寝而终,早日结束痛苦,未尝不是解脱,亦属自然规律。因之愚夫在内心效法先贤庄子,为妻脱离苦海,入住“长乐园”鼓盆而歌……

 

陶武成于乙巳年正月初九亡妻“头七”祭

 

 

附:

妻临终嘱咐:新年传统佳节之际,人人都要讨个大吉大利的彩头,我如果在“上年头”走了,切莫发讣告,搞什么仪式,也不必放哀乐,以免破坏亲们吉庆吉利的氛围与心情,有至亲送我入土足矣!待收假上班后,再以某种形式告知尊敬的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同事、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胡燕和你们永别了……

 

 

 

作者简介:陶武成,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资深媒体人。1956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农家,务过农,做过工,教过书,从过警,扶过贫,多年从事新闻与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现已退休赋闲,偶尔码一下方块字以自娱。在媒体工作期间,曾受聘兼任《美中晚报》国内主编。先后在国内外媒体发表消息、长篇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杂文逾200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其中撰写的论文《传播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和谐》及采编的报纸图文报道《天府风光惹人醉》,于2007年在成都市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上双双获一等奖第一名;撰写脚本并与湖北电视台合作拍摄的《三农困境突破口》三集电视专题片,获湖北省新闻一等奖,并申报“五个一工程奖”。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名家讲坛》栏目连续三年主讲“三农问题”,善取百家之长,敢开一家之言。2013年至今,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聘为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研究员,关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众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农企从业人员认为接地气,可操作;也得到高层领导与权威专家的赞许。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