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新闻生涯中的如烟往事(二十)

二十、华师厚待媒体人

 

编者按:老新闻工作者奔征(实名朱本正)于1960年华中师大毕业后,一直在湖北广电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湖北广播电视报社社长,高级记者,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主席,法人代表。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新闻生涯相当丰富,采访过伟人、名人、精英的故事生动感人。策划的新闻活动受到好评与鼓励。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活动,被湖北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是湖北日报的最美读报人。他没有写回忆录,中央和省市媒体对他有多篇报道。本网曾多次邀请他写点新闻生涯小故事,他总是谦虚地婉谢。在本网同仁多次鼓励下,他终于提笔成篇一气呵成。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231208212911.jpg 

 

 

 

王庆生教授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多年,他特别厚待新闻媒体人。他常说,新闻是党的喉舌,对上宣传党的政策,对下联系人民群众,二者缺一不可。朱本正是我们的校友,是新闻战线上的老兵,值得大家尊重。

王校长主持的四大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和《新文学评论》杂志,是我的学习读本。我曾应邀到桂子山他府上拜访作客,受到热情接待。我想,我俩不同年级,他是学兄,又是大学校长,要联系交往的师生朋友如云,怎能如此热情善待我这个普通学弟啊?!

微信图片_20231208212557.jpg

朱本正当年与王庆生校长(左)留影




微信图片_20231210210129 (1).jpg

王校长亲笔写给朱本正的信



有一件事,更让我感动。那次学校开重要庆典会,王校长特地安排我坐主席台,很多领导名人有功之臣一起,我很不自在,自觉不妥,一再推辞中途我借故走下台去找同学去了

我找到同学,同学们调侃:你是坐主席台的,不要来找我们啊!我很不好意思,怎么说也没用……后来我悟道这是一个问题,并且是原則问题。我认真地向王校长提出意見和建议,我说以后学校有类似的重要庆典,坐主席台的除了有关领导名人外,主要应该多請些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代表上主席台,并安排发言,或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师范大学尤其应该这样

本来我担心王校长可能对我此举不快但是他诚恳同意我的建议,还表扬了我。后来果真这么做了!这事给我印象很深。有一次,我给学校校报写稿,不知怎么被他看到了,他在百忙中亲自回了一封信,除了肯定的地方外,对文中两处不妥提法,建议改正。但他不是马上改,而是与我商量,建议我自已改!啊,一位大学校长,这等人品作风,实在令我感动。我至今还保存这封信做教材

《湖北广播电视报》与母校教授互动,一起开展了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我们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广播电视报多年举行优秀春联大奖赛,华师古典文学教授涂光雍,是诗词楹联大家,他连续20多年应邀担任资深评委,评点广大听众读者应征的优秀春联,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大众爱戴。我俩也加深了校友情,至今还在微信联系不断。

微信图片_20231208212629.jpg

朱本正阅读华师大校报



我担任《湖北广播电视报》社长近20年,后为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这份专业报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得很红火,发行量全省第一,最高达到158万份。我常向母校和其他高校约稿请教、服务。那期间,我担任过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界校友会的副理事长,热情联络宣传服务。学校有什么事要我们帮忙,我们都尽心尽力,努力做好。校友总会的黄杰主任多次請我们在报上刋登告知校友的文手稿,类似广告又不是广告,我们分文不收,总是在黄金版面刋登,效果明显。哈经雄尹均生黄曼君、彭立勋、戴安康等教授都应约在我们报纸上发表过美文。我们尊敬的德高望重的学校老领刘介愚郭抵逝世以后,很多校友都赶往学校悼念致哀。我们在报纸上发表了两篇很有份量的专稿,深切怀念,影响很大。

记得我初当记者期,有一次,省市在汉口中山公园为人民教师开庆功会,赞扬人民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在中山公园湖心亭采访大专院校的教授,一眼就看到了华师副院长郭抵,非常高兴,我说我是华师中文系毕业的,现在当记者。他和可亲,平易近人,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谈了一些感人的体会,让我深受教育。最后还勉励我好好工作,有机会常回母校看看。我采访的录音报道第二天就广播了,也告知他收听了,学院广播台还转播了,反映很好。


 

作者简介:奔征,实名朱本正。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曾任湖北广播电视报社社长、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主席等职。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