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江永有“三千文化”:即千古之谜-江永女书;千年古村-上甘棠;瑶族古都-千家峒。这些都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桃花源,不过瑶族人民心中只有一个桃花源,那就是千家峒。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在瑶族的语言中,“峒”是群山环抱之中比较宽阔的平原。据瑶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献资料《千家峒源流记》记载,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聚居地之一,只有一个石洞入内,峒的四周高山环绕,森林茂密,怪石峥嵘,瀑布高悬;峒内田土宽广,土质肥沃,有一条大河贯穿峒中。千余户瑶民同生活,共耕种,过着自由富裕的生活。
相传古代,平王豢养了一只五色斑纹的龙犬。平王爱犬如宝。一年,高王强兵侵扰平王国土,满朝文武大臣无一取于出征讨伐,平王为此忧心忡忡,于是帖出招贤榜:谁能应征打败高王,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他为王。此时龙犬挺身而出,揭了皇榜,愿为平王出战抗敌,保卫国土。
随后,龙犬深入敌巢,施计咬死高王,并将其首级衔回向平王报功。平王为酬谢龙犬立下的功劳、兑现诺言,将三公主嫁与龙犬,并封其为盘护王,即盘王。可龙犬也是犬,即使晚上他是一个漂亮后生。为了皇室尊严,平王将盘王与三公主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千家峒,盘王与三公主结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即瑶族最早的十二姓)。
盘王像
他们在千家峒繁衍生息,把千家峒开发得美丽富饶:那里四周环山,森林茂密,山花四季不败,百鸟争鸣;无数清澈的小溪汇成河流贯于峒中;峒中有四块大田,土质肥沃,一千户人家共耕种,田里长的谷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
元朝初年,官府发现这个好地方,派官差入峒征收粮饷,瑶民热情款待,久留不归,官府误以为官差被杀,于是派兵围剿,逼得峒内瑶民纷纷出逃,背井离乡,流散到我国南方各地大山中去。
临别前,瑶族长佬吹起牛角,把十二姓瑶人召集在一起,他告诉大家,千家峒的历史结束了,鸟有鸟道,兽有兽道,各自逃命去吧。他将牛角锯成十二截,每姓瑶人一截,相约500年后,千家峒的子孙重新回来相聚。瑶族人民唱着瑶歌“千里开田来就水,万里抛心来就山,吃了一山又一山,背起竹蒌把家搬。”在逶迤的五岭、十万大山、云贵高原、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到处流浪。
这悲壮的一幕,深深烙印在瑶民心目中,从那以后,千家峒就成了瑶民子子孙孙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一个永远难以抑止的痛,瑶族同胞做梦都想回到千家峒,活着不能回去,死了坟头也要朝着记忆中的方向。
百余年之后,一些倔强的瑶族同胞经过艰辛困难的寻找,发现了现在湖南省江永县(原名永明县)千家峒瑶族乡(原名大远乡)就是《千家峒源流记》记载的千家峒,陆续迁回居住。
1989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费孝通先生经过实地考察,千家峒古文献记载的峒口、四块大田、九股水源、枫木凹、白石岭以及造型奇特美观的鸟山、马山、石狗山等地形地貌特征就在江永千家峒内,元朝大德九年瑶民为抗击官兵围剿在峒口的石山上筑起的古石墙仍依稀可见,最终确认千家峒瑶族乡就是传说中的瑶族圣地。
千家峒瑶族乡由上、中、下峒三个盆地组成,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四周崇山峻岭,平均海拔千米以上,有8万亩原始次生林,仅有“穿岩”为对外的唯一通道,与《桃花源记》描述不谋而合。千家峒境内山幽、林深、洞奇、瀑美、泉温,瑶族风情浓厚,至今保存着“盘王庙”、“盘宅妹墓”、“平王庙”等瑶族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神奇动人的民间传说,鸟山、白鹅山、白鹅洞、双塘映月、马山、狗头岩、大泊水瀑布、金童放牧、天女散花、三峰霁雪、仙人桥等自然景观更是迷人,宛若仙境,被喻为瑶族的“桃花源”。
大泊水瀑布位于千家峒瑶族乡霸王祖村后,距千家峒瑶族乡政府11.5公里,大泊水瀑布是一组瀑布群,一条山谷深达2公里,沿途有七级倾泄的姐妹瀑,一瀑一形、一瀑一潭、一瀑一景,段落分明,自成首尾。到终端就是大泊水瀑布。此瀑布高100余米,宽30米,四季不涸,颇为壮观。远看,从上而下笔直,如一条白链悬挂天空;近观,丝丝银线,白雾茫茫。瀑布下有一水潭,宽约100米。瀑布从上而下冲击水潭,浪花飞溅。若身临其境,则感凉风习习,沁人肌骨。
瀑布两边各有一石台伸出,形如两个小平台,可供游人观赏,如若将瀑布与两边的石壁组合起来观赏,有如一只巨大的山鹰,展翅飞翔。
江永千家峒人文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古战场位于千家峒峒口穿岩山顶。在那里,能让我们感受到700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激烈。穿岩山上,放眼狼牙犬齿,延绵数里。在山崖之间,石墙把千家峒峒口围得固若金汤。千家峒北依都庞岭,地势险要,山深林密,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在海拔1528米的三峰山石壁上还刻有"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大字;山上有原始次森林8万亩,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级林木27种,珍稀动物28种,称为"南方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中南民族大学宫哲兵教授说:“《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实际上是对千家峒的描写。”由此可见千家峒在瑶民心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它们将向客人们讲述许多古老而真实的故事、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在“千家峒时期”,这里曾经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华的都市,是瑶族人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美满幸福的乐园。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现已退休。退休后,被本网聘为专题部主任。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众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