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街吉普大峡谷吊桥
昨天下午,离开珠峰小镇取道定日县,走G219,来到低海拔的吉隆沟调整一下,为下一步到高海拔的阿里地区作好身体准备。
进藏后,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高海拔地区活动几天后,就一定要找相对低海拔的地方,调整一下。这样,不至于让身体长期在高海拔区域硬扛着。有张有弛是也,人生总是时有高低。
进藏前我们经过了云南迪庆香格里拉4000多米海拔的考验,一进藏就选择了海拔2600米的如美小镇调整;在4000多米海拔的来古冰川、然乌湖活动几天后,就去了海拔不足900米的墨脱;在山南、拉萨、江孜等3600至5000多米海拔的城市和景区活动完后,又迅速去海拔只有2900米的亚东沟;昨天,在珠峰小镇和大本营,完成海拔5000多米的自我挑战后,一刻也不多停留,当天下午就跑到了现在的吉隆沟,海拔只有2800米。
这样,既适应了高反,又在路上领略藏区丰富多彩的生态、人文、风景,还没有疲劳的感觉。
吉普大峡谷的猴子
今天游览的吉隆沟和前几天去的亚东沟一样,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六大沟之一。除了它们外,还有嘎玛沟、樟木沟、陈塘沟和绒辖沟。
这些沟都承接着印度洋的赤道暖流与季风,都是从海拔2000余米向上跃升,超过4000多米,从亚热带气候过度到山地寒带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些沟向下一直延伸,分别与印度、不丹等接壤。每条沟都风光迤逦,气候宜人,都可以称之为“高原氧吧”。
昨天,进吉隆沟时,我们越走越清醒,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兴奋。叠泉飞瀑,虫鸣鸟叫,松翠柳绿,两边山坡上森林葱郁,好一幅江南风光。这也是西藏?完全改变了西藏在我们的想像冷峻、威严、缺氧的形象。
西藏这种多样性小气候,给人一种张驰有度,苍浑与秀美相结合的丰富印象,使它更加立体,层次分明,更加让人探寻不止。
一早,我们驾车从吉隆镇出发,沿着一条中线为红黄蓝色的公路,到达了吉普大峡谷。
一座吊桥连接着峡谷两岸,谷底水急浪响,谷壁斧劈刀削,天空湛蓝云戏,吊桥上经幡飘舞,还有温顺的群猴,静坐在桥头的高松大树上,慵懒地享受着朝阳。
过桥就是吉普村了。
曲巷通幽窄窄的街道,两旁都是一些汉藏及尼泊尔相结合风格的小楼,每户窗拦和阳台上都摆满了鲜花。漫步小街,遇上的藏民们都温厚的微笑,有的还主动打招呼:扎西德勒。
吉隆村街景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满了农产品和一些珍贵的山货和药材,货架上琳琅满目。没有人看管和吆喝,也没有标价。只是放了一个二维码。那意思是,喜欢就拿,价钱看着扫码。
一个藏族汉子,正在他家里的落地玻璃客厅里喝茶。看我们踱到他家小院门口,他探头笑了笑,又悠然自饮。
我们随缘走进小院,他起身将我们让进客厅,拿起杯子就给我们倒茶。茶香四溢,是一种酥油加上红茶溢出的香味。看我们喝得香,他还是友善一笑,搓着手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询问他问题,他也还是笑。知道了,他汉语不好。
一个美丽的藏族姑娘,从房间里出来。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们肯定走累了,可以在这里好好休息。并给我们端上烤土豆和烤大饼后,将空间留给了我们。他们自己去小院里清理刚采摘回来的山货。
到院里看了看,他们主要清理的是中药桑黄、白肉林芝和红景天。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将这三样药材各挑了二两,他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给我们结账,并说如果再来,家里没人的话可以拿货扫码结账,价钱网上可以查。
有点意外,有点感慨,这也是做生意!
出来后,给一个中药老师打了视频电话,请他在视频里鉴定一下买的药材。视频那头,老师说价钱划算,药材很纯,是天然正宗的。说你们买得也不多,反正你们也要到阿里那样的高海拔地区去,每天将这三样泡水喝,可以提气、提高免疫力、抗高反。
下午,我们按宾馆服务员的推荐,去了他们说的亚洲第一观景台。
亚洲第一观景台上俯瞰山下
所谓第一观景台,是一个建成后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气象站。建在一座4000多米的高峰上,四周都是海拔在6000米至7000米的高山、雪峰,风景360度无死角。但是,道路不好走,有三十多公里的山间盘山碎石路,路面还没有铺装。
老李退休后玩了几年的越野,他说可以去试试。老刘将他的全部摄影家当迫不及待地都搬上了车。满怀期待,我们向着导航上说的萨勒村出发。
出发时,山下阳光明媚。我们都祈祷,到山上后有个好天气。汽车行进到半山腰,有云已经缠绕在那里了。老李小心地驾车驶进了云层中,有雨点打在了挡风玻璃上。老刘有点着急,别到山顶还是在雨中啊。
运气还可以,当车子冲出云层,我们又沐在下午的阳光中了。
快到山顶时,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了。明显的,泥泞、流石,已经让道路变形,老李说再不能冒险往前走了。我们停在一排放牧用的石头矮房前,正向近在咫尺的山顶瞭望,一群藏族的汉子和妇女们,从山上下来,老远就朝我们挥手打招呼:扎西德勒。
最先到我们跟前的一个英俊的汉子,问我们是不是想去山顶。我们说,我们是走了很远的路来这里的,想上山,能不能提供帮助?
那汉子围着我们看了一圈,说可以背你们上去。我们说,那就算了。
他扭头朝快到我们身边的人群中喊了一声,一个瘦瘦高高的年龄稍长他一点的男人,面带笑容和关心的走过来,问:想去亚洲一号观景台?当然。
瘦高汉子:“让我先吃口饭,早上干活到现在,肚子很饿”。他转身进了那排石头矮房。其他人也都进去了。不一会,他拿着一碗酥油茶、一摞荞麦饼,向我们递来,你们吃点饭吧,吃点这些东西可以抗高反。
我们表示,已经吃过饭。他也没有再说什么,自顾自的吃起来。中间,他还是掰了一半的饼子塞到我手上,尝尝,很好吃的。
他送碗进屋的时候,那个说要背我们上去的汉子,过来告诉我们,那个男人是他们村长,叫格桑.旦增。他们正在这上面建蓄水池。
萨勒村村主任旦增
旦增从矮屋里出来,带我们走向路边停着的一辆红色的皮卡,让我们上车,载着我们向老李不敢走的那条烂路开去。他的车开得很稳,尽管路很烂,但我们在车里不觉得颠簸。不出十分钟,到达了山顶。有风、有阳光,白云环绕四周,隐隐约约,有高山在白云后露露头,又隐到云里去了。我们已经是站在4000多米的高山上了,四周时隐时现的更高的山和雪峰,相形之下,我们很渺小。
旦增站在我身边,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不停地说,我们上午在这里干活的时候,还可以360°看到周围的山,他们就在对面。
他指着云雾缭绕的周围,一一地说那里是尼泊尔和我们的边界,那里是我们的吉隆镇,那里是他们村。站在山顶,看到他们村在阳光下,尽管很小,但非常清晰。
下来,到达他们村的那排放牧矮房时,旦增跑进小屋拿出两张荞麦饼,一定让我们带在路上吃,说你们回去肯定比较晚,不能饿着肚子。
下山,在云中的盘山路上扭行,我们让飞行员出身的老李飞慢一点,让我们好好体会一下这座没让我们看到360°无死角风景的山。
我觉得从上午到下午,今天的收获,应该很珍贵。特别是亚洲一号观景台,没看到全景,虽有遗憾,却在盘旋的山路上,找到了“人生十之八九,求而不得”的坦然。
写于2024年9月23日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