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
我多次领略八达岭长城的雄伟,上周体验了居庸关长城的陡峭,前不久到古北水镇遥看了司马台长城的狂野,前些年到甘肃祭拜了“万里长城第一墩”的苍茫,此来就想看慕田峪长城的秀奇。
慕田峪长城的名字如同村姑一些秀美。它修建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 距北京城区73公里,比八达岭长城和居庸关长城要远一些。我于昨天早上八点出门,从北京丰台区纪家庙站乘地铁, 经21站48分钟到达芍药居站,然后坐往返80元的专线旅游大巴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
慕田峪长城“慧中”而“秀外”。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堪称地球标志。从太空望地球,望得见的只有万里长城。应该说,北京看长城,八达岭长城最有名,那里的游人最多。可稍一留心就会有新发现,中国人大多去了八达岭,外国人更多来了慕田峪。据我目测,来慕田峪长城的外宾比八达岭长城和居庸关长城的外宾要多很多,外宾几乎占到慕田峪长城游客的四五分之一,他们中的老年人比年轻人多,一家家组团来的比单个游客多。我乘缆车上下都是跟老外一个轿箱,并不是有意碰上的,而是你避不开老外。可不可以说, 慕田峪长城在国外游客心中名气更大呢!
慕田峪长城“秀”的本质还是历史文化。这段长城全长5400米,号称北京长城第一长。建成历史悠久,北齐有遗址,历代多加修。最大规模修建的一次,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督建。她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著名景观,完美地体现了长城古韵,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1987年,包括慕田峪在内的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慕田峪长城“秀”在她的身段。长城都在险要处。慕田峪被称为“危岭雄关”,自古就是拱卫京师和皇陵的北方屏障,曾发生过多次战事。慕田峪长城集中了长城所有元素而又富于变化, 她由城墙、敌楼、城关、烽火台等建筑物共同构筑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有三道长城汇合在海拔603米的山顶上,形成著名的“中国结”。
慕田峪长城“秀”在她的奇特。她有三奇:一奇关台罕见。正关台又称慕田峪关,由三座空心敌楼构成,通连并矗,分为上下两层,中部较大,两侧较小,三座敌楼之上有三座望亭,形成主厅侧室之格局。关门不设正中,而是在关台东侧,进出关台也是两侧敌楼设门,这种独特的关台建筑为万里长城少有。二奇敌楼密集。从慕字一台(大角楼)至慕字四台(正关台),不到500米,就设敌楼4座;从慕字一台至慕字二十台,长度仅3000米,敌楼、敌台、墙台、铺房就25座,这种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的长城段也是不多见的。他们紧贴地势之参差,按其功能之有别,依照山脊之走向,造形各异,大小不一,风格迥然,建材多样、施工精细。三奇双面垛口。其他地方的长城多为长城外侧一面建垛口墙,而慕田峪长城却两面都为垛口墙,垛口墙即守城将士对敌作战的掩体, 两面垛口墙,意味着两侧同敌作战,此乃长城史上“神奇中的神奇”。
登慕田峪长城还可一“秀”。可以爬上去,可以坐缆车上去,可以坐索道上而坐滑车下。年轻人大多选第三种方式,我也想跟着年轻人试一试,但导游不让,说有明文规定,60岁以上和3岁以下不得乘坐索道上滑车下,确保安全以防万一。得勒您!
我在慕田峪长城上好好地“秀”了一把。上到第一个平台,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肚子咕咕叫了,那就停下来吃吧,环顾左右,游客们都坐在台阶上吃,我一屁股坐下,掏出自带的干粮和水,连吃带喝,狼吞虎咽。吃完后东西南北拍了十几张照片,举着自拍杆录了好几段短视频,高声朗诵了一组古今诗人吟长城的名诗,自己也啍啍唧唧摇头晃脑地做了好几首律诗绝句。兴致盎然,再往上登,又往下爬,时上时下,汗流浃背,脱下棉衣,迎风招展,又怕感冒,赶紧穿上,一路上请人拍照也帮人拍照,不停地与老外“哈啰哈啰”地招呼。站到长城垛口,极目四望,崇山峻岭,尽收眼底,天高地阔,一览无余,天下万象,为我而来,风月无边,为我所有,人间万物,为我所用,不禁大呼,壮哉长城,伟哉山河,雄哉中华,乐哉老余,快哉此生, 美哉此行!
游一圈累了,不着急回,找个小店坐下,点两个菜,来二两酒,干!
作者简介:余爱民,湖北省委政研室原一级调研员,湖北省政研会调研部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导师。现聘中国金融传媒首席顾问、公文写作小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