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北京胡同:中华文明风景线(二)

微信图片_20250113211902.jpg



北京胡同之最

听说北京胡同有七千多条,谁能逛得完。我找了个窍门,先逛“北京胡同之最”。

北京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北京一般的胡同都只有一两公里长。这条胡同长得有道理,它是与北京长安街平行的一条胡同,长安街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东西交民巷比长安街短一点五里。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是运送粮食的必经之地。有很多古文化建筑以及银行、教堂、医院外交使馆比较集中,现在成了美女们打卡的地方,我去那走了好几次,沿路都是美女们穿着多彩唐服、摆着各种姿势在拍照。

北京最短的胡同叫一尺大街,仅长15.2米。坐落于琉璃厂东街东口东南,桐梓胡同东口至樱桃胡同北口。我来来回回找了好半天,走过去一问,走过了,走过来再问,又走过了,究竟在哪儿呢?就在一条街的中间一小段,数一数,只有6家门脸和店铺,并且在一个三岔路口,稍不留神就错过了,真是北京胡同的——未免“缩”得太短了,比美女的超短裙还短。

北京最宽的胡同是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这是位于北京市西单地区一条东西向的胡同,东起府右街,西至著名的商业街西单北大街,中与枣林大院、西黄城根南街、东斜街、新建胡同、背阴胡同相交。北京胡同的长度没有限制,宽度是有规定的。元朝时明确规定9.24米宽的叫胡同,18米宽的叫小街,36米宽的为大街。所以灵境胡同完全可以叫街了。这个灵境胡同原本也只有几米宽,为什么变成了北京最宽的胡同了呢?原来这是北京胡同改造的一个试点,经过了1985年拆迁建楼、1988年再建楼并拓宽成小马路、1992年前后第三次扩宽变成十几米的宽阔马路,通了公共汽车。我站在最宽处的街边,看着公共汽车往来穿梭,觉得应叫他灵境大街更为恰当。

微信图片_20250113211836.jpg



北京每一条胡同都有故事,灵境胡同的故事长且复杂。简要说,传闻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永乐大帝朱棣生了一场大病,终日昏迷不醒。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五代时的两员大将徐知正和徐知谔两兄弟为他献上一服药方。朱棣醒后按方服药果然痊愈。永乐帝十分崇信道教,为答谢两位仙人,特在宫城西边修建了一座宏伟壮丽的道观,赐名“灵济宫”。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林清为首领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攻打紫禁城,将灵济宫作为起义的指挥部,故清廷下令拆毁了灵济宫。民国后,人们为了纪念灵济宫和林清,就将胡同命名“灵境胡同”。末代帝师陈宝琛、开国将军陈赓曾在此住。

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位于珠宝市街西侧,临近大栅栏,胡同全长55米,平均宽0.7米,最窄处0.4米,胖子过不去,我是侧着身子进去的找这条胡同可难啦,就在大栅栏中,可怎么也找不到,明明是这条胡同,钻进去几次都被堵死了。最后问了一位热心的民警,他带着我才找到。原来,这条所谓的胡同已经成了死胡同,里面的一头用砖堵起来了,外面的一头也不让进。经允许我打亮手机灯小心翼翼地探索进去,只有几米深,墙上有块铜牌,写着“铸币处”,是清代镕铸钱币的地方。我明白了为什么叫钱市胡同。也明白了为什么建这么窄的胡同,是防着强盗盗金库,强盗多壮汉,壮汉进不易,强盗多同伙,多人进不了,即使盗到金币,背不动、抬不成,也跑不出去,看来清代“防范金融风险”也是用心良苦啊!

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胡同由河沟衍生而来过去叫九曲湾九道湾,1965年更名为九湾胡同北京胡同大都是“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这条胡同特殊,到处都是“弯弯绕”,直弯、急弯、斜弯、缓弯弯连弯、弯套弯。我走进去绕了半天,像进了迷魂阵绕不出来了,听说这里有9个90度的拐弯孩子们最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弯道里比赛谁骑得快,并且车把擦墙。看见迎面驶来一送外卖的,我问他怎么出去,他说正想问我呢。

微信图片_20250114183838.jpg





 

最热闹的胡同是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一没有锣,二没有鼓,但比敲锣打鼓还吸引人,天天像办喜事一样热闹,像过春节一样喜庆。整个儿一个拥挤,只见人头,不见脚底,你只管跟着人潮往前涌,有时候是被后面的人群像海浪一样涌着推着往前走的。我留心观察,帅哥靓妹多,尤其美女如云,像我这样的老家伙也有,多半是被孩子牵着护着来观光旅游的。胡同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小吃店、购物店,每家店面上都挤满了人,想吃的买一桶,想喝的来一杯,想买的选一件。人人手上拿着吃的喝的玩的,个个都是笑着嚷着喊着,前呼后应,前呼后拥,前拉后拽,闹哄哄、热腾腾、笑眯眯,如同一锅烧开了的水,如同一罐煮熟了的粥,如同一条欢快流淌的山溪,如同一条灵动飞舞的长龙。忽然人流阻住了,大家都在看卖雪糕的师傅表演,只见一手拿根挤雪糕的枪,一手托着一个做雪糕的盘,上下翻飞,眼花缭乱,如同魔术师般神奇,一会儿一杯雪糕做好了,伸给你,你用手一拿,忽然又跑了,没拿着,再伸给你,你又没拿着,人群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如此三番五次地“调戏”你,直到你不肯玩了,他才把那杯喷香流彩的蛋糕送给你,蛋糕好吃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互动的过程快乐无限。

是一条800米长的胡同,南北走向南起鼓楼东大街,北至地安门东大街。胡同的两边整齐地排列着八条胡同,像龙舟的桨一样伸开,像恐龙骨胳一样排列,北京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这里名人故居多,散落在八条胡同里。我先是拜访后圆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只见门前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像哨兵一样一左一右守护着大门,我似乎明白,为什么茅盾先生很早就写出了《白杨礼赞》的名篇,他对白杨树太热爱了。之后参观了劈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齐白石故居,齐老从一个湖南乡下的小木匠,57岁到北京,完成凤凰涅槃的重生,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我61岁从湖北来北京,要向这位木匠师傅好好学习,亦不负老来北漂。

微信图片_20250114183828.jpg






最古老的胡同是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我把他叫作“老爷爷胡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当时出现过29条胡同,但只有砖塔胡同有文字记载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胡同元老”(元代老胡同)。我去砖塔胡同,一为胡同资格老,二为两个“老资格”的文化名人。鲁迅先生和张恨水先生住在这里。坐在胡同的椅子上,我有感写了一首诗:

《逛北京砖塔胡同》  

五一国际劳动节,逛北京砖塔胡同,

拜访鲁迅故居、张恨水旧址,

他们都是“全国劳动模范”,

一个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

只活了56岁,

一个夜以继日写,写成了脑溢血,

获救后又写了几十部作品,

值得敬重但不可以效仿。

北京胡同逛了十几个,

都是长而窄的巷道,

矮而齐的平房,

粗而老的树,

路上错不开车,

家里没厕所,

几代人挤在一起,

可供参观游览但不适宜住。

我是老北漂,我当然喜欢,

因为有四合院,有名人,有故事,

有邻里情,有乡愁,有京味,

有中国风,有时代云,有世界潮,

看得到天安门升旗,

听得到中南海讲话,

知道并准备着普京下个月访华。

回望砖塔胡同,忽有所悟——

砖,是共和国的根基,

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塔尖,

胡,是五湖四海的湖,

同,是天下大同的同。


 

作者简介:余爱民,湖北省委政研室原一级调研员,湖北省政研会调研部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导师。现聘中国金融传媒首席顾问、公文写作小组组长。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