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尘埃上下(之二)

微信图片_20241021170240.jpg



按计划,今天应该赶到曲靖。

我们改变了计划。因为一座山——梵净山。

这座山离铜仁市六十多公里。听名字,就感觉此山有一种优雅、空灵、诗意充盈的况味,极具梵义禅意。昨天晚上在网上查了资料,简直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原来它是中国佛教的第五大道场!

我们熟悉的有观音的普陀山道场,地藏菩萨的九华山道场,文殊菩萨的五台山道场,普贤菩萨的峨眉山道场等四个。而梵净山,竟然是弥勒佛的道场。一直没听说呀!一定要去看看,正所谓:山不见我,我去见山!

老刘、老李都曾去过。但他们此前也没有确切的告诉我,梵净山是不是第五道场?他们也不敢肯定。唯一笃定的是,不管什么时候去,都是人山人海,上山是要预约的。

好在山上的索道,是武汉的三特公司在经营。在旅游行业退休的老刘联系了一下,别人竟然还记得离开工作岗位七年的他这位故人。当时就让我们报了身份证号码,并告之我们三人都超过了六十岁,按贵州的旅游优惠政策,我们都可以免票。同时更可喜的是,九月三号预约人数只有六千人,可以预约进山。是不是与此山有点机缘?

微信图片_20241021170314.jpg


 

上午九时,我们进山。

随排队的游客,坐进索道吊箱,渐渐地我们置身于钟灵毓秀之中。头上开始见云见雾,脚下一片朗朗秋日晴空。有一种傲然于凡尘与上界之间的飘逸。

下了索道,迎面看到一块指示牌。牌上的标语让人忍俊不禁:“没有人疼就去爬山,爬完全身都疼”。呵呵,弥勒佛就是亲切。在他的道场,可以笑看世事、腹容千壑,让人轻松。

上金顶的时候,却让人轻松不起来。上山索道的终点,在海拔一千六百米左右,而金顶在海拔两千五百米左右,那是武陵山脉的主峰。

当我好不容易爬上雾气蒙蒙的蘑菇石,还真的全身酸疼。不过,注意力马上被短时雾气褪去后的场景所吸引。雾气褪去的阳光下,蘑菇石上各个角落站着或坐着的游客都显露出来了。他们举着手机或相机,朝着对面的云海,在等待着什么。

一阵山风吹来,忽然听到一声:快看对面!对面的云海在风中层层散去,露出了一尊拨地而出的孤世独山。山顶上两处红瓦庙堂,中间由天桥连接,瑞气蒸腾,颇为壮观。那就是红云金顶,一片天空之城。这两处庙堂,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印证着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

微信图片_20241021170302.jpg



 

无缘登红云金顶了。

短时的雾散后,蘑菇石上又被浓雾罩住。我们三个在人群中走散了。手机信号又不好。我只好随人流兜兜转转。在通往鹰嘴崖的路上与老李相遇,老刘不知转到那里去了。

微信图片_20241021170253.jpg




我和老李准备去登红云金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我们没有预约。进山要预约,登顶还要预约。老李只好带我去了另外一条路。爬过一道狭窄的一线天,在巨石中拉着沿壁的防护链,攀上了凤凰岭的主峰,这里供奉着燃灯佛,是梵净山的老金顶。“也算是登了个顶吧”,老李调侃道。

站在海拔两千五百米的老金顶上,遥望时隐时现的红云金顶,竟然真的看到了雾气中几抹淡淡的红色,应该是红云金顶红色庙瓦的反射吧。

微信图片_20241021170321.jpg


 

下山的路上,遇上了去索道站的老刘。相伴下山,一路兴叹,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为我等凡人清心洗肺,心中,只有梵净,只有空。但看山下被阳光照射的村庄晴晴朗朗,山上被雾气、云海遮掩的庙宇朦朦胧胧,一时让人似乎有点恍惚,到底是人间清朗好?还是尘埃之上的朦胧好?

 

写于2024.9.3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