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六章 涉水闯滩7

1627478348528964.jpg

第七节  科教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一、开展科学研究增强航运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与长江航运发展紧密结合,在长江航运的各个领域发挥先导和中坚作用。“八五”、“九五”时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达1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

承担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长航局会同国家计委综合运输所、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完成了“75-25-01-01”及“75-25-01-02”课题研究,对长江水系主要河流航运开发建设方案及支持保障系统提升方案进行研究,对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研发,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开展港口装卸设备与应用的研究。长航局先后承担国家经委重大科研项目《长江煤炭装卸工艺及其配套的研究》,包括直线摆式装船机(台时效率360吨每小时,南京港使用);新型翻车机(南京港使用);门式斗轮堆取料机(南京港使用);悬链式链斗卸船机(台时效率360吨每小时,宜昌港使用)。其中,两个项目被列为“八五”时期国家级推广项目。

加强运输船舶研制实现高效低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1993年12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分节驳船队推轮每马力推载量比普通驳船队推轮提高35%以上,燃料消耗减少15%,运输成本降低10%。双尾船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内河船舶中,并逐步推广应用于江海型运输船舶。川江“三机三架”新推轮船型的研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川江推轮的更新换代产品。长航集团根据控成本增效益的需要,先后完成《江海直达干散货顶推运输方式经济效益研究》、《“长江天使”轮燃用重质油试验》、《船用配套产品选优简统目录研究》通过评审验收。《库区游船机浆匹配及运行参数优化研究》、《江海直达浅吃水肥大型散货船型开发与经济论证》、《外高桥—洋山ATB船队联接装置深化》、《长江上游船队运输,液态沥青和商品车运输船型开发研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图片9.jpg 

分节驳顶推船

 

配合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开展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工程回水变动区原形观测》,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三峡工程航运经济与营运研究》、《三峡工程通航条件、运输组织研究》等,对三峡工程施工期和完工后船舶与船队在坝区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提出安全快捷营运的优越方案和预测,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组织编制《长江航运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跨世纪长江水运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和部署。“长江航运”网站正式开通后,开始全面介绍长航局系统职能,及时宣传报道行业新闻,开辟为社会和行业服务的众多栏目,行业特点突出。注重推广科技成果,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主要项目有:与上海港务局共同承担的《内河新型装卸机械、港口新型抓斗吊具》系列;内河大水位差斜坡码头调位技术、半自动调位囤船和缆车断缆保护装置,在长江船舶较大面积推广双刚度橡胶联轴节系列减震装置。长航局受交通部委托组建全国内河港口科技情报网和全国航运科技情报网。长航局形成一支技术结构比较合理,水运各主要专业领域齐全的科研设计队伍,拥有中国内河航运最强的科技实力和最雄厚的科技基础。

“八五”、“九五”时期,长江航运科学技术虽然取得巨大进步,但与欧美水运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新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地落实科技投入,引导和推动“产、学、研”联合,抓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大力培养青年科技骨干,围绕长江航运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促进长江航运科技进步。

完成长江航道技改项目30余项,解决长江航道维护生产项目170余项, 2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开展“长江中下游航道演变分析研究”,包括河工、水工物理模型试验,一、二维数学模型计算等。长江中游界牌整治工程中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和应用,为中游航道整治积累了大量经验。大型吸盘式挖泥船的开发成功,为葛洲坝大江航道清淤提供有力保证。成功改进国际上先进的DGPS差分全球卫星定位测量系统,用于长江下游白茆沙等水道测量,为航道生产和科研设计及时、准确地提供多种比例的航道测量图。

20世纪80年代,长江开始引进港口雷达加强船舶管理,实施分道航行。1986年,在宜昌葛洲坝配套工程中设置第一台港口雷达;1991年在镇江建立雷达站。“八五”末期,南京至浏河口交管系统工程陆续交付使用。该系统采用并联式结构,通过VHF无线电话、雷达、微光电视、中频广播等手段,在各监督站、监督艇的配合下完成区域和全航段的船舶交通管理,成为长江交管系统建设的样板,使长江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跨上新台阶。

 

 

二、振兴长航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1998年,长航系统有10所大、中专和技校,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多功能的办学新格局。10所学校开设专业近70个,招收学历教育学生3 872人,在校生11 971人,当年毕业生3 000人;4所普通中专招生2 362人,在校生8 522人,分别为1978年的3倍和4.85倍。全系统职工培训学校(含培训中心)20所,校舍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全年职工教育经费突破1 000万元,为1984年的4.9倍,年培训突破3万人次。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经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长航职工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素质显著提高。1998年与“六五”末相比,大专以上的学历占14.80%,上升5.80%;中专学历15%,上升4.90%;初中以下学历下降23.80%。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8%,中专学历占35%,分别提高39%和10%,高级工提高24%。

1992—1993年,重庆河运学校、南京航运学校和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分别被交通部和当地省政府确认为交通系统规范化普通中专和省级重点中专。通过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评估,武汉航道学校1991年确认达到B类标准。1994年,武汉水运工业学校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重庆河运学校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劳动部批准为“全国职工技术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武汉交通卫生学校1997年迁入新址,经湖北省教委评估确认办学水平达到A类学校。随着各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也不断提高。直属6所院校1998年教学与三产收入2 883.06万元,为当年上级拨给事业费的1.5倍。

“九五”时期,师资队伍数量成倍增加,质量明显提高。10所学校拥有教师730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25%,中级职务占51%。与“七五”时期相比,本科学历教师增加19%,6名教师获硕士学位,20余名教师硕士在读,15名教师成为长航局教学带头人。4所普通中专学校中,6名教师被评为交通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带头人。1991年各中专技校全面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军事素养。南京航运学校自1998年初开始,组织专班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以适应与国际接轨的航海人才的需要。不久,通过交通部海事局委派的专家组的审核。

长航实行体制改革以来,用于院校基建投资近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征教学用地近66 660平方米,新建教学(含图书、电教、实验)楼12栋、学生宿舍9栋、礼堂兼食堂3座、职工宿舍近千套。1997年,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卫校新校舍和工校1.2万平方米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南京航校8 400平方米新学生宿舍和重庆交校近9 000平方米新教学楼竣工,大大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将职工大学和政干院合并,成立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1998年底,为优化教育结构,长航局党委决定合并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和长航职业中专学校,组建新的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既克服了分散的弊端,实现优势互补,又完善了办学条件,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南京港.jpg 

 

三、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伴随着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而壮大,逐步形成一套医疗、预防、防疫、保健、科研和教学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网络。医院和卫生管理机构有:长江航运总医院、长航集团卫生中心、武汉长江轮船医疗中心、上海长航医院、宜昌长航医院、芜湖长航医院、长航卫生防疫站、长航疾病控制中心、南京港职工医院等。

1997年,长江航运总医院成为“三级乙等医院”,是卫生部评定的首批“爱婴医院”、“国防紧急救援中心医疗网络单位”。2000年,接诊病人26.5万人次,急诊救治4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 400人次。科研方面,《梨状肌-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综合征超声显像研究》1993年被湖北省卫生厅评审为“国内先进水平”;《激光疏通血管实验和临床应用》199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心脏研究-1》1998年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了5所医学大专院校、11所中等卫生学校实习生、进修生的带教工作,为交通系统培养了数千名医、技、护人员。

长航集团卫生中心是由长航集团卫生处、长航集团医院、长航集团卫生中心防疫站按“三位一体”的原则重组而成,集卫生行政管理、卫生防疫、医疗保健于一体的卫生机构。根据企业特点,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医疗队到各船、港巡回医疗,为船员送医送药;定期对船舶进行消毒、杀虫灭鼠除害;定期对船上饮食从业人员及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等。上海长航医院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迁至浦东,床位204张。1995年医院被上海市卫生局评为二级乙等医院。宜昌、芜湖长航医院等也在各自辖区内为航运职工和群众健康服务。

长航疾控中心是长航系统集卫生检测、环境监测、评价、推广、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中心服务长江沿线,开拓环境监测评价工作,重点开展血吸虫疾病综合防治和艾滋病宣传防治工作,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000年,疾控中心荣获“全国职业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长航卫生防疫站对所辖单位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及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培训与办证,对船舶卫生、饮食、饮水、餐具、茶具消毒进行监督。

长航集团所属9个职工医院,专科医院1个,门诊部5个,基层卫生所(医务室)63个,船舶保健站5个,专科研究所2个,船舶医务室84个,病床695张。长航集团医院、江东船厂职工医院、青山船厂医院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上海公司职工医院、芜湖公司职工医院、南京港职工医院,在辖区内承担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会诊、治疗、卫生防疫及卫生保健等工作;在管理上,狠抓医疗质量,促进医院上等级。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