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味香飘四方 红色基因铸“老区”

——湖北麻城市夫子河镇财政所建设美丽乡村纪实

 

麻城市夫子河镇芦柴坳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与武汉市新洲区、黄冈市团风县毗邻,被当地誉为“鸡鸣三县”之地,平均海拔近800余米,周边有当地有名的接天山、大崎山、将军山等旅游休闲景点。全村面积7.27平方公里,辖 16 个自然塆、   12个村民小组 410户、1528 人。芦柴坳村有山林 8377亩、耕地 949 亩(其中水田386亩、旱地563亩)、四荒641 亩、小型水库2座。芦柴坳塆是抗日战争时期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后改编为:鄂东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大队部驻地。大队长张体学同志建国后任湖北省第一任省长,芦柴坳塆(当时称芦泗坳)被誉为鄂东地区“红色摇篮”。

图片1(4).jpg



麻城市夫子河镇财政所紧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义,贯彻“为国理财,为民服务”宗旨,坚持争当基层工作的“排头兵”,进一步抓牢抓实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着力为芦柴坳村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战略走上新台阶提供财力支撑和保障。 

 

 

红色铸魂,锻造红色教育“胜地”

夫子河镇财政所党支部联合驻点村芦柴坳村党支部,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优势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一是建好红色阵地。突出本地红色文化丰富特点,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先后完成了芦柴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的提档升级、新建邓家山文化广场、张体学纪念馆整修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五大队练兵场等红色遗迹修缮,让党员群众有优良参政议事、文化娱乐的场所,红色文化“有址可寻、有物可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二是用好红色资源。把优势红色资源打造成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素材,提栏升级红色场景阵地功能,让党员群众探寻红色记忆。张体学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五大队练兵场等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近几年共接待麻城市内外参观团队180多个,约2万余人次。三是讲好红色故事。财政所党支部、芦柴坳村党支部联合开展征文、宣讲、采风、拍摄抖音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部、老退休干部、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模范)余热,立村规,树典型,广泛讲好红色故事,即讲抗日战争时期“五大队”传奇故事;讲七十年代湖北省委派出的财政厅路浅教育工作队确定的“三个一”扶持项目战天斗地新修油盐河水库、劈山造田100亩、修筑10公里盘山公路感人故事;讲1985年至今麻城市财政局、夫子河财政所各个时期派出的工作队(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思想教育以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思想教育成果以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典型事迹。创新开展“红色老区人人讲”塆组会,推动党员群众人人能讲,个个会说“老区”故事,丰富红色内涵,创建“老区”红色教育政治实验基地。

图片2(2).jpg

 

 

美丽定,打造美丽乡村“福地”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20228月颁发的《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夫子河镇财政所立足本镇实际,充分把握财政工作新要求,掌握上情,吃透下情,建议驻点村芦柴坳村“两委”,一是要在“引”上做好文章。坚持“走出去”和“引出来”相结合。财政所配合村“两委”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走出去,学习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把好的经验灵活运用到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自身特色搞建设。二是在“议”上下好功夫。美丽乡村怎么建?村民“议事”来决定。财政所派出驻村财政干部,协助村“两委”多次召开塆组会,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将改善村居环境整洁,交给群众来议定。为凝聚共识,对村里即将实施的环境改造项目,进行民主票决,以群众自主选择的塆前屋后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实事项目为载体,充分激发主人翁意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村居建设,增强群众参与感并因此更加珍惜共建成果。三是在“争”上想办法。积极“争”“抢”乡村振兴以及其他项目建设资金。芦柴坳村是省、市财政部门多年联系点,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牢牢地把握项目争取的主动权,分析上级政策资金扶持方向,详细咨询省、市级财政投资意向、可争取空间,以及争取工作环节等细节问题,找准与自己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争取项目资金,为建设美丽芦柴坳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同时,打造美丽乡村需要保护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扬,让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更具魅力和特色。具体实施中,一是保留本土风貌,让农村留住乡愁。按照“整体规划、区块建设、分段实施”的工作思路,确定“五不能五尽力”建设要求:不能随意砍树填塘,尽力保留原始风貌;不能过度投入,尽力做到审慎节约;不能种大树和名贵花草,尽力选本地植物和经济林木;不能搞未批先建,尽力依规建设;不能过度使用墙绘和标语,尽力建筑与本土材质协调的色彩风格。二是满足生活需要,让村民住得舒心。坚持功能优先,不图热闹,力求里里外外一个样,“重里子,适度兼顾面子”,注重满足群众需求,遵循民意,力求达成民意共识,让群众需求浸润到“老区”红色村居建设中。三是构建长效机制,让百姓汇聚民心。创新村居治理,激发内生动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抓手。要通过亮明党员“示范岗”、村组干部“联系点”、村民代表“岗任区”,带头弘扬乡风家风民风。通过党建引领,支部主导,按照“让群众唱主角-党员做示范-村组干部搞协调”的路径,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激发群众全员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3(2).jpg

 

 

振兴为本,建设多产业“旺地”

夫子河镇财政所把“老区”红色基因植入产业发展脉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让红色美丽芦柴坳村成为群众向往的发展魅力村。一是发展山村养殖业。以前全村最穷的农户尹喜方,夫妻二人都是残疾人,丈夫腿部有残疾,妻子双耳失聪,还要供养儿子上大学,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家贫如洗。2018年在夫子河财政所驻村扶贫工作队吴斌、王栋梁俩同志以及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扶持他发展养殖业。争取扶贫贴息贷款3万元,入股参与村尹桂园承办的养殖合作社,同时争取各方支持,当年养猪70头,养牛15头,当年纯收入近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兴办了3家养殖合作社,带动20余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每户增收3-5千元。同时3个养殖合作社承包村集体荒山、荒坡450亩,种植养猪养牛所需玉米草、苏丹草、黑麦草等。养殖户实现了猪类肥田饲料养殖的“小循环”,这既解决了部分饲养料,降低了养殖成本,养殖户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发展状大,增收近5万元。二是发展加工业。在夫子河财政所扶贫工作队,引导因丈夫去世情绪低落的贫困户张玲莉,利用自己熟悉老米酒酿造工艺,尝试酿造老米酒。工作队同志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她销售,当年生产销售6000斤老米酒,获利近5万元,如今张玲莉发展到年产老米酒3万公斤规模,年纯收入近25多万元,产品销路不愁。三是准确领会“两山”理论要义,发展绿色经济。夫子河镇财政所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两山”理论思想,引导芦柴坳村“两委”,充分利用“四荒”资源,在荒山、荒坡大力发展油菜种植、野菊花种植产业。2020年成立华阳菊花种植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利用荒坡种植野菊花150亩,受益种植的农户43户,每年每户平均增收3000千元,村集体增收近1.5万元。2021年、2022年分别利用同种模式,利用荒山种植油菜45亩、98亩。现在油茶树长势良好,预计3年后受益,村集体增收不少于3万元。四是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在夫子河镇财政所策划下,芦柴坳村“两委”充分利用红色老区资源,积极向上争取民政补助资金40万元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鄂东抗日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纪念馆,同时向市交通部门争取交通建设项目刷黑卢家河至芦柴坳公路5公里,连接将军山红色旅游线;……  因红色景点、交通便捷,春、秋两季踏青赏花,采摘板栗、柿子以及游玩接天山、将军山游客多达上万人,带动当地特产农产品板栗、柿子、山野菜以及中药材等的销售。每年休闲农庄餐饮消费,特色产品销售等全村农户增收近400万元。

图片4(1).jpg



夫子河镇财政所和芦柴坳村委会抢抓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初步新建成“红色旅游”、“花果味香”新农村打卡地,今后的红色“老区”芦柴坳将做好山区筑堡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宏伟目标。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