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真·为无声者发声,致敬新时代记者精神

——《当代名流网》一篇 “江砂执法牵出案中案” 的采写与社会反响力


微信图片_20250912154558.jpg



微信图片_20250912154611.jpg




前不久,《当代名流网》在首要位置发布了笔者采写的一篇题为《江砂执法牵出 “案中案”!记者联手多部门破获诈骗链》的长篇报道后,受到广大读者和有关领导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甚至有的新闻同行和桂慧樵老师的学生,纷纷向他发来感人肺腑的祝词和贺信,称桂慧樵老师是新闻楷模、记者良知。

恩师桂慧樵常对我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人命关天。” 在我采写这篇江砂执法牵出案中案的日日夜夜里,这句话时刻在我耳边回响。作为他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手中的笔不仅书写当下,更承载着时代的重量和人民的期盼。

一、初衷:为无声者发声的使命召唤

桂记者深入有关单位调查,寻求法律支持!



在媒体格局急剧变革的今天,新闻工作的本质从未改变 —— 它依然是时代忠实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我们这一代青年新闻人,成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代洪流中。我们见证了法治中国的不断完善,目睹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开展,亲历了数字化革命对社会的深刻重塑。这些变革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也赋予了我们特殊的历史使命……

早在 2023 年 7 月,我们接到船员求助电话时,我正在跟随桂老师学习调查报道。电话那头,胡坤鹏、段凤成、李加才三位船员的声音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奔赴安徽马鞍山深入了解事情原委后,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别船员的遭遇,更是基层劳动者面临的普遍困境。信息鸿沟、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渠道不畅,让这些弱势群体成为 “黄牛” 和不法分子眼中的 “肥肉”。作为记者,我们不仅要记录事件,更要成为弱势群体的 “扩音器”。

开始着手调查这起案件时,我发现一切是我想得太简单了。案件线索支离破碎,且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司法机构,况且该案件时间跨度长达四年之久,真正可以说调查路上 “荆棘密布”。当我为这起案件不知何时才能 “守得云开见月明” 而深深发愁时,桂老师笑着安慰我:“新闻路上的攻坚克难,往往需要你有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是每一个新闻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应具备的基本品德和良知。慢慢来,小朱,我们一起把这块硬骨头拿下,还当事人公道!” 老师的肯定与激励让我精神为之一振,斗志愈发昂扬。我立即调整状态投入到案件调查中。

二、以笔为炬:照亮被忽视的角落

在这起案件调查的初期,最令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是调查过程中最关键的突破点,就是对公文(即公章)的核实!当我们四处查询和走访,终于发现 “马鞍山市综合执法局” 这个机构根本不存在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严重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案件。这个细节成为打开整个案件的关键钥匙!紧接着,我跟随桂老师马不停蹄地赶往安徽马鞍山、芜湖以及和县等地调查,并通过与长航公安局马鞍山派出所、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和县人民法院、和县水利局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最终查明了真相。

微信图片_20250912154623.jpg


桂老师在调查中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好新闻不是写出来的,是用脚跑出来的。” 为了核实一个细节,我们常常要往返多个部门;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要与当事人深入交流。正是这种扎实的调研,让我们最终能够还原事实真相,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记者之所以被称为 “无冕之王”,不是因为权力,而是因为责任。一支笔可以照亮被遗忘的角落,可以让无声者发声,可以推动解决长期存在的民生问题。只有深入基层,走进人民中间,才能写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

三、以行践诺:在时代命题中书写青年答卷

微信图片_20250914114651.jpg

2924年12月6日,桂慧樵应邀为湖北省媒体业务骨干培训班的评委,并向全体培训学员讲述自己退休不褪色,初心映年华的记者生涯。


看来,青年记者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与这个时代的 “零时差”。我们能够更敏锐地感知社会脉动,更直接地体会民生痛点,更自然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讲述中国故事。这种优势不是特权,而是责任 —— 用青年视角观察时代,用青年笔触记录时代,用青年智慧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责任。

在这起 “江砂执法牵出案中案” 中,我和桂老师通过报道弥合了 “法律条文” 与 “基层认知” 之间的鸿沟,让普通人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报道引发的社会关注,也证明了青年记者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 “催化剂”。

新时代赋予我们三重责任:专业责任要求我们深耕领域知识,成为社会问题的 “解读者”;伦理责任要求我们坚守客观真实,拒绝流量裹挟;时代责任要求我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身为新时代青年记者,我会把这 “三重责任” 作为我的 “座右铭”,深深地刻进心里,努力奋斗,不负韶华,以笔为炬,报效国家和社会!

四、报道后的收获和喜悦

文章被《当代名流网》发布后,立即引起广大读者、有关领导以及同行的关注和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

湖北经视副总监丁越胜:桂老师好!文章学习了,作者的写法特别让人眼前一亮 —— 让您以当事人身份深度介入新闻现场,视角独特,故事讲得生动,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和吸引力!真心向您学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陆培法:老树发出了新芽,人生进入第二春。佛说:积了大德。

《经济日报》社原主任姜波:看到这篇报道,连连称道桂老师 “桂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中国交通报》社原总编杜迈驰:老桂退而不休,为民请命,名传千古!

微信图片_20250912154633.jpg



《陕西日报》社原主任苏爱萍:桂主任,这篇文章拜读了,您太了不起了,这么大年龄了还为船民们奔波,胜了官司,苦了桂主任。呼吁所有记者都应向您学习、致敬!

湖北广播电视台退休知名记者李应凤:您持之以恒地行走、思考在新闻专业领域,秉持 “铁肩担道义,良知著文章” 之理念,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依然奋战在采访第一线,令人感佩,愿您做自己喜欢并想做的事。

武汉广播电台原主任孟保安:以退休之身扛起为民奔走的重担,成为困局中最坚定的 “公道守护者”…… 实在令人钦佩、让人感动,您是中国的良心记者,是值得新闻传媒界认真学习的好榜样!

杭州《每日商报》周振琪:看过文章之后,甚感钦佩,您还是和我印象中一样,始终奔走在新闻一线,退休但不退场,把 “为民请命” 四个字贯穿职业生涯。同时,您的坚持与坚韧也让我反思很多,现在的新闻人能够做到像您一样脚沾泥土、心怀群众、为民解难的已经不多了,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陕西省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为人民发声,为正义鼓呼!您的良心与尊严值得敬佩!

辽宁海事局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张凤伟:一口气读完,感佩之至!桂老初心不改,赤子情怀,且宝刀不老,为民请命!为您点赞!

琼州海峡(海南)轮渡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立天:为困难船员排忧解难,是真正的公道守护者!

徐州读者苗见春:我曾在京杭运河的执法部门工作过多年,对桂记者几十年来 “为弱势群体请命、为航道畅通舍命” 的事迹至今历历在目,特别是这起案中案更为复杂……桂记者不畏艰难,多地奔波,调查取证,澄清案情,最终以铁的事实还原法律之公正、船民之温情、诈骗分子之惩罚、政府(执法部门)之形象!我敬佩桂记者,是因为他已年逾八旬,尽管这个案件调查不同于一般的采访,难度极大,况且家中还有患病在床多年的老伴。桂记者把这些困难置之度外,他再一次用自己的初心与实际行动,践行朴素而伟大的《记者良知》!

江西吉安市螺滩水利水电中心书记邓卫东:阅读了这篇新闻,深深地被桂记者 “为民请命” 的赤子之心和 “铁肩担道义” 的担当精神感动!您年龄这么大还在为正义奔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山东微山县交通运输局宦建东:为桂老的事迹点赞!我身为微山人,感谢桂老为微山船民排忧解难,桂老怀着一颗一心为民的心,奔走多地,不辞辛苦,多方沟通协调,避免了微山船民额外损失,我将分享传阅您的事迹,把您一心为民的精神贯穿融会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武汉读者唐丹力:看了报道十分感动,桂记者虽已退休,但仍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记者的职业道德,不停地奔走在为民解难的路上。这三年中,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艰辛,用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促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真不愧是当代记者的楷模!

琼州海峡(海南)轮渡运输有限公司主任陈良:看了《当代名流网》报道您为船员解决难之所难、急之所急的案中案,您真让我想起几句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我甚是感动,良知记者桂大哥,佩服!佩服!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覃丽媛:读完老师这篇报道,心中涌起深深的敬意。您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行动诠释了何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的崇高品格。年过八旬,您本可以安享晚年,却选择为弱势群体发声;本可以避开麻烦,却毅然踏入维权的漩涡;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将陌生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超越职业本分的担当,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勇气,正是您一直以来用行动教导我们的人生课题!

中民族大学学生邓宇轩:  文章看后很感动,您对事件研判敏锐和经验也令我深深叹服,您对船员的奔走和呼喊也再次令我深深敬佩,桂老师您用一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特别是坚持在法律权威与民生困境间架起桥梁,中间协调解决的艰辛可想而知,也再次愿您保重身体!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廖莹娜:看完了这篇文章,深感您的不易与敬业,实实在在为船民解决了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忧心工作之余,您也要多注意身体健康!

微信图片_20250912154657.jpg

图为作者(右)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稿


还有的学生也连连发出赞叹,表示一定会将老师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的高尚品德和文人风骨传承并发扬下去……

这篇报道意义非凡,作为桂老师的学生,我有幸参与案件调查、撰写文章,已是我莫大的荣幸,至于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和传播量,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在此,我想说,感谢案件中每个协同调查的和县县委宣传部刁副部长和常主任,以及公安、检察院、法院、水利等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感谢每位协助搭桥牵线的热心民众,感谢每位为了真相和社会公平正义而奔波的媒体同行。因为有你们,案件才得以拨云见日,社会公平正义才得以维护!

这次调查报道虽然结束,但新时代青年记者的责任和信念早已深深地烙印进我的心中,与我的骨髓和血脉融为一体。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继续以笔为剑,为无声者发声;以行践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贡献青年力量!



喜欢作者